现代性境域中青年问题的理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玉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青年和青年工作(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青年问题是在现代社会中生成、变化的社会性问题,对它的描述和分析也是在现代性境域中展开的。本文所侧重分析的是对青年问题的言说,关注的是青年问题的话语构成、辨识标准和价值立场方面的问题。认为官方话语是青年问题的权威话语,辨识标准可以分成以青年为本位的和以社会为本位的两种路径,而价值立场在辨识青年问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2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青年问题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特殊群体的社会性问题,其本身就属于现代性问题,至少也具有现代性色彩。现代性作为历史分期的概念,社会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范畴,概括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们的想象之所在及特定体验。在现实性上,现代性构成青年问题最为广阔的境域;在理论上,现代性提供了分析青年问题的多重维度和路径。在此,我们并不是以现代性作为理解和分析青年问题的理论范式,因为并不存在总体性的现代性理论范式,而只有现代性的诸理论,正如现代性的构建过程并不存在单一的而只有多样的境域一样。在当代中国,虽然现代性概念几乎成为陈词滥调,但现代性尚未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而只是有某些因素嵌入社会生活和精神价值之中。中国的现代性正处于建构过程之中,这与中国的现代化正处于历史进程之中是一致的。因此,中国的青年问题虽然也是在现代性境域中展开的,但仍带有传统性的特点。虽然如此,却并不妨碍探讨青年问题在现代性境域中如何被言说和讨论,从而寻求更为开放的理解青年问题的方式。

       一、青年问题的话语构成

       青年问题这个概念虽然也被在中性的意义上作为与青年议题、论题、话题相近的概念来使用,但通常都带有某种指向性,说明有关青年的事情和某种(某些)常规的、预定的轨道或人们的意愿、期待不一致。然而,在学术研究的专业范围内普遍公认的有关“青年问题”的定义似乎并不存在,相关界定所展示的是这一术语所涵盖的有关青年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和论述。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青年研究者曾试图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范围内从某种单一的或综合性的学科角度,对青年问题予以总体性的分析和界定①。这种自觉的学科意识对青年问题研究的学科化和科学化不无裨益,同时表明学科界限、理论假设、研究范式等学理性因素,也可能还涉及政治立场、思维方式、认识方式、情感偏好和价值标准等非学理性因素,对辨识“青年问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虽然抽象性、概括性、普适性的“青年问题”界说或许难以达成,但是在理论层面上存在着各种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立场等方面来界定的“青年问题”。换言之,青年问题可能是围绕着对青年的各种侧重于问题的探究而建构起来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开放性概念。

       从青年问题在理论上或各种叙述中的呈现来看,青年群体的某些思想观念、性格特征、价值偏好、行为方式、现实困境等在被视为问题时才真正成为问题。青年问题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和评价尺度,其发现模式既可能是经验事实——观察(科学的或日常的)——评价——问题,也可能是理论——经验观察——评价——问题,但无论哪种模式都与评价和界定相关。例如,20世纪80年代,内地有不少青年喜好港台流行音乐,这是客观的经验事实,而被作为精神污染的问题,就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们的评价尺度相关了。这并不是否定青年问题的客观实在性或主张标签论,只是强调青年群体中的某种经验事实只有被发现、被陈述、被界定为问题时才作为问题而存在。换言之,青年问题是建构性的,而不是实然性的。

       青年问题的建构性表现为有关青年问题的话语即不同类型的陈述整体,正是各种各样的话语建构起有关青年问题的知识领域和社会实践领域。关于青年问题的话语,当其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时,其主体性特征趋于淡化而难以辨识话语的主体。但有关青年问题的话语还是有主体的,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官方、专业研究者、青年自身和媒体人构成不同的、而又交叉重叠的话语主体。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机构和境外媒体也是非常重要的话语主体。专业研究者有专业的知识和概念,有专业的能力,而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以专业研究为业。如果他们在谈论青年时,不去发现青年问题,其自主性、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会受到怀疑。至于媒体人,发现问题本身就是其职业的要求所在,而问题陈述则是媒体话语的重要方式。这两者,发现和陈述青年问题,都是由其社会角色和所必须执行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像青年问题研究这样的经验研究,是对研究对象既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理论分析也不得不考虑青年原来抱持的观念。青年研究乃是要倾听青年声音、要青年在场乃至要让青年出场的研究,因而青年自身有权利界定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是否属于问题之列。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关于青年思想观念问题的大讨论,就是由青年人引发的,是青年的自我叙述并确定在人生观等方面出了问题。如果说在前网络时代,由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媒处在垄断状态,青年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受到层层审查,至少是记者、编辑的审查,因而有些问题并非纯粹是青年决定的,而是经过同意和承认的。在网络时代,青年表达的公共空间扩大,有了更为自主的表达平台,青年问题的自我呈现和自我界定已经是一种常例。“80后”精神状态的迷茫及其他方面的社会问题,也是他们的一种自我认定。

       官方的即有关青年问题的国家话语,其来源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完全来自官方自身的渠道和自身的判断,但官方仍然构成相对独立的话语主体。事实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各样对青年问题的论述,只有在经官方确定后才真正成为具有社会普遍性的、需要用政策或其他方式解决的青年的现实问题。在青年问题的发现和认定史上,官方有其独立的地位。即使有些问题没有被专业研究者和青年视为问题,官方视其为问题时就会成为问题,反之亦然。在此,我们不去分析官方的有关青年问题的话语与专业研究者、青年自身和媒体的话语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类型话语的叙述方式和风格特点,但必须指出,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话语中,占据主导和权威地位的乃是官方话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