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发展科技与创新能力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简介:
陈强,左国存,李建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陈强(1969-),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创新集群;左国存,李建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原文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内容提要:

新加坡采取了对外开放的策略,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来积累,发展科技与创新能力,并取得了较大成功。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经济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12 期

字号:

       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失去低成本优势,亟须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加坡开始大力发展科技和创新能力,经过20年的努力,其创新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基本完成了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当前我国面临新加坡当年类似的情况,故新加坡发展科技与创新能力的经验对我国有重要启示意义。

       1 新加坡发展科技和创新能力的努力及成效

       1980年之前,新加坡的研发投入非常有限。1978年研发经费只有3800万新元,仅占GDP的0.2%[1]。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特别是1990年以后,新加坡政府持续加大科技投入。1991年起连续实施的4个科技五年计划,政府共投入255.5亿新元,最新的研究、创新与企业2015计划(RIE2015)的预算更是高达161亿新元。

       在加大科技投入到基础上,新加坡积极推动国家创新系统的变革。1991年设立了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于2001年改组为科技局。科技局同时承担科技管理、研发、科技成果商业化、人才培养等多项职能。2006年又成立了研究、创新和企业理事会(RIEC)和国家研究基金会(NRF),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领导、推动科技与创新的发展。与此同时,重组和新建了一批公共研究机构;改革大学系统,促使大学面向服务知识经济转型,并新建了新加坡管理大学;吸引跨国公司的重点由生产基地转向研发中心;积极推动本土企业技术升级,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创新和创业。目前,新加坡形成了以研究、创新和企业理事会(RIEC)、国家研究基金(NRF)、教育部(MOE)、贸工部(MTI)为主要管理主体,以企业(跨国企业为主,本土企业稳步发展)、大学、技术学院、医院、科技局所属研究所为主要执行主体的研发框架体系(见图1)。

      

       2010年新加坡研发国家调查显示,1990年以来新加坡的研发绩效进步明显。研发总支出(GERD)、研发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RSEs)、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与保有量、专利和新技术授权收入、研发活动带来的销售收入等指标都较为稳定地增长(见表1)。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在生物医药科学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发表了一批颇有影响的论文[2]。总体来说,新加坡创新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已经稳步迈进创新驱动的知识经济。

       2 通过科技开放与国际合作积累创新资本

       2.1 开放的研发框架体系

       从图1所示的新加坡研发框架来看,新加坡的科技管理主体与研发执行主体都相当开放。研究、创新与企业理事会(RIEC)在新加坡科技管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成员既包括总理、部长等政界要人,也包括企业家、学者、科技专家,目前RIEC 18位成员中有8位来自国外。国家研究基金会(NRF)负责RIEC的日常事务和设定新加坡国家的研发方向,其所属的科学咨询委员会(SAB)包括主席在内的全部10名成员都是来自新加坡国外的世界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科学家。新加坡政府部门雇佣的科技专家中外籍人士占9.8%。利用跨国企业培养本土创新能力是新加坡的一个重要战略[4],企业是新加坡主要的研发执行者,跨国公司则是企业研发的主力,2010年跨国公司研发开支占新加坡企业部门总研发开支的63%。新加坡对本土企业的认定相对宽松,本地股份占30%的企业就被认为是本土企业,可享受诸多政策优惠。新加坡的大学和科技局所属的研究所也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3]。政府通过设立众多研究计划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如国家研究基金会的CREATE项目、RCE项目,交互与数字多媒体项目办公室(IDMPO)发起的i.ROCK项目等等。

       2.2 活跃的科技人才国际合作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曾经说“吸引外国人才这件事,是关系到新加坡生死存亡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内对外国移民增多有所反弹,但是新加坡政府还是坚持引进高层次人才[5],并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实施外劳税优惠、长期工作签证、成为永久居民等倾斜政策。新加坡经济发展委员会与人力资源部共同建立了一个“联系新加坡”(contact Singapore)的网络,在澳洲、北美、欧洲、亚洲等地的大城市设立了办公室,为新加坡的雇主在全球范围招募人才。新加坡政府也设立多个研究计划吸引外国科技人才。国家研究基金会的新加坡NRF研究基金项目(Singapore NRF fellowship scheme)具有世界竞争力,吸引全球的青年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到新加坡开展自由研究。其卓越研究中心(RCE)项目招募世界级的科学家做研究中心负责人,为这些科学家提供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研究经费。科技局则建立了一系列的奖学金,吸引外国学生到新加坡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博士生与博士后研究。据统计,1991—2000年,外国移民对新加坡经济贡献率高达41%,智力型和技能型移民的贡献占37%[6]。2010年新加坡研发国家调查数据显示,新加坡4万多研发人力中外国公民比例超过27%,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中外国公民占39%,研发科学家与工程师中外国公民占23%,博士研究生中外国公民占7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