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两位海归科学家与科技部之间就中国科技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出现了不同意见,①又一次引起人们对我国科技体制存在问题和改革方向的热烈讨论。 在大科学时代,科技资源分配体制是关乎一国创新体系和创新战略的重大问题,如果在资源分配领域出现系统性问题,甚至腐败现象,如两位科学家所说的那样,它将严重影响中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努力。本质上,分析中国科技体制问题离不开对中国创新文化这一根本问题的系统思考。没有文化作为基础,再健全的制度也会失效,没有创新型社会文化作为土壤和根基,创新型国家的大树不可能结出累累硕果。理论上,作为创新文化,其含义是多层次的,包括知识创新文化、技术创新文化,乃至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消费中的社会文化等。②本文将重点分析日本、美国等典型国家在技术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创新文化的诸多优劣势,并提出改善我国创新文化的建议。 一、创新文化何以重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创建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未来几十年我国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③但是,创新不是简单的、线性的因果过程,它是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包含若干因素的交互过程。纵观人类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与社会从来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④其中,文化对整个社会创新理念的凝练、创新习惯的养成、创新制度的完善、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之魂。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⑤美国学者泰勒(E.B.Tailor)认为,“所谓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⑥研究国家创新文化的名著《文化与技术创新》认为,“文化是一个体系,包括群体共同拥有的规范、行为、表达方式和价值观,以及这个群体共同创造的、能显示其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城市、艺术品、制度和法律等”。⑦ 从上述各种论述可以看出,在本质上,文化是人类社会中特定范围内的群体成员所共享的、能够将一个群体成员与其他群体成员区分开来的一整套价值观、信念和社会行为准则。文化反映了这个群体的习惯、性格、气质和传统,并通过这个群体的行为模式、制度体系等表现出来。其中,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涵;规则、制度、风尚、习俗,以及器物层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则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文化之所以对群体内人们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是因为:首先,文化具有群体共性和普遍性。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群体的各个层次之中,每一种文化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亚文化、次文化,多种层次的文化影响到生活在其中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不受某种社会文化熏陶的人是不存在的。其次,文化是一种长久的历史积淀。它是一个群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它与这个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社会人文传统,例如,宗教文化、饮食习俗等有着密切关系。它是长期演化而形成的,是被历史长河反复打磨、洗刷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刚性和粘滞性,它不可能因为一时一事而做重大的改变。因此,它对生活其中的人群的影响全面、深刻而且长久。第三,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文化既然是群体长期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共同信仰的价值观,它必然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导向性,它是群体中人们判断是非、区分优劣的标准,符合文化传统的行为往往在现实社会中得到鼓励,而有悖于传统文化的行为则往往受到排斥甚至打击。 因此,人类社会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深深根植于社会的文化氛围之中的。反过来说,在创新的各种要素中,文化是各种层次创新体系的灵魂,具有最终的影响力和决定力。例如,文化总是影响组织成员是否愿意,以及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何种程度上进行创新。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创新方式,也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创新结果。短期内,决定一个组织创新能力的是包含人力资源在内的科技资源的投入,而长期看,创新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包含制度建设在内的优良创新文化的形成。所以说,文化是提高社会和组织创新能力的关键。 二、典型国家创新文化的特点分析 研究世界各个创新型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则不难发现各个国家创新系统背后文化内涵的差异。世界各国创新战略的实施、创新体系的效率无不是与各自的创新文化紧密相连的。本文仅重点选取日本、美国等主要创新型国家在创新领域的典型文化特点加以简要分析。 (一)日本经济崛起背后的创新文化特点 众所周知,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实现了经济重建,迅速赶上甚至超越欧美诸强。日本奇迹的背后纵然有很多因素,但是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技术创新文化具有典型意义,其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危机意识、团队合作与“巴”文化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日本企业特别强调团队合作,他们主张通过互相协作共同迎接挑战,这与日本国民中固有的危机意识密切相关。人们研究发现,日本民族文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危机意识和岛国意识,深重的危机感使得他们形成了强烈的抱团意识。⑧而且,相对于一些多民族融合的大国而言,日本是一个同质的社会,社会中存在着强烈的基于文化认同的相互信任,所以,他们对竞争的理解也与众不同,认为竞争的目的为提高合作的成效,是“通过竞争进行合作性的较量”,⑨而不是单纯的对抗。因此,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同质化社会使得日本社会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理念比较突出。据测算,德国的个人主义指标是67,而日本的个人主义指标只有46,也就是说,日本人比德国人有着更强的集体观念。要知道,日耳曼民族是国际上公认的组织纪律观念比较强的民族。在日本,只有3%的工程师有在其他企业工作的经验,而在美国,这个比例是49%,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日本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在制度设计上,日本企业的报酬激励通常针对团队而非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