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潮流为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及其社会功能的不断拓展,科学技术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重视和加强科学技术管理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创建和发展科学技术管理学的社会需求。 20世纪70年代末,在老一代科学家钱学森等人的倡导下,中国引进了以西方国家为主要策源地的科学学,而科学技术管理学作为科学学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也开始进入草创时期。在1980—2009年的30年里,科学技术管理学在中国历经了萌生、发育、成长等各个阶段,已经成为一门研究主题丰富、知识体系完善、研究方法多样、具有明显实践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成为一门运用软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科学技术活动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规律及其组织管理的交叉学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技术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发生了深刻的裂变,在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的推动下,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研究逐渐递升为两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 1 科学技术管理学研究主题的体系化和裂变 笔者借助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通过相关期刊论文和图书的数量,回溯“科学技术管理”研究即科学技术管理学的演进历程;依据“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期刊论文的数量变化趋势,将1980—2009年的30年划分为三个时段,分别称之为科学技术管理学的创生起步期、跳跃增长期和调整发展期[1]。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期刊论文主题词和图书章节目录的统计与梳理分析,可以概括出科学技术管理学有如下一些基本研究主题: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建设、科学技术管理队伍建设、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科学技术评估、科学技术管理体制、科学技术战略管理、科学技术政策、科学技术法规、科学技术计划管理、科学技术项目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经费管理、科学技术成果管理、科学技术情报管理、科学技术档案管理、科学技术人才管理、专利管理、技术市场管理等。 以上复杂多样的研究主题,可以按照如图1所示的三个维度进行切分、归并。包含宏观层次科学技术管理研究和微观层次科学技术管理研究的对象维,包含科学管理研究和技术管理研究的属性维,包含行业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机构科学技术管理研究和地域科学技术管理研究的分域维,共同构成科学技术管理学的完整研究领域或研究主题体系。
图1 科学技术管理学研究领域的三维视角 对象维的宏观层次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主要研究国家或区域层面的科学技术事业管理问题,包括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技术政策和法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国家或地区创新体系建设和管理等内容。微观层次科学技术管理研究,则主要围绕科学技术项目而展开的对科学技术活动、过程和资源的管理,包括科学技术情报和档案管理、科学技术评估和奖励管理、研究开发经费和设备管理、研究开发过程全程管理等。整体而言,对象维视角的研究主题区分度是最大的。 属性维的科学技术管理研究,建立在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与技术存在明显属性差异的基础上。科学与技术在生成史上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科学源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求知需求,技术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需求。由于科学与技术的互相渗透,时至今日已经无法在两者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概念与“技术”概念通常合并为“科学技术”或“科技”,当做一个固定词汇来使用。然而,科学与技术在本质属性上还是有严格区别的。科学与技术是两类范畴,前者属于认识场域,属于社会的精神财富和创造精神财富的实践领域,目的在于认识自然界;后者基本上属于经济场域,属于社会的物质财富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领域,目的在于改造和利用自然界[2]。对科学活动过程的管理,包括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研究机构管理、科学教育管理、科学传播管理、学科发展管理等;对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包括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市场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专利知识产权管理等。属性维视角的研究主题,也有较明显的区分度。当然,随着人们知识的增长,未被理解的事物和工艺越来越多地被理解,技术的 原理逐渐被析出,科学原理也越来越多地被直接利用[3]。这种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趋势的加强,也使得科学管理、技术管理和科学技术管理之间形成更为微妙的关系。 行业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机构科学技术管理研究和地域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之间,不像前述的宏观与微观、科学与技术那样具有明显的区分度,因为三者的差别只是研究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基于三者“条块状”的特点,本文将它们归类于分域维视角。行业科学技术管理,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和医药等行业、产业的科学技术管理;机构科学技术管理,包括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学技术园区、企业等机构的科学技术管理;地域科学技术管理,则涉及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地域类别的科学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