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识论:研究方法、问题及前瞻  

——推进并深化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欧阳教授的《社会认识论导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出版了,是我社“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第一批出版的图书之一,影响很大。《社会认识论导论》所围绕的主题、考虑的问题、研究的视野,以及对社会认识论提出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观点,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依然有新意。

      这本书对认识论的研究乃至于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学科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社会认识的研究,我认为是开创性、奠基性、标志性的。

      欧阳教授对社会认识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层次的问题做了探讨。“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研究丛书”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代社会中社会风险是很典型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日益成为一个风险社会:不仅仅是金融领域潜藏着深刻危机,而且经济活动乃至社会系统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研究这些当代社会的新变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阶层论也是如此:随着利益结构的分化出现了社会的分化、群体的分化,社会阶层也是社会认识论必须研究的。

      《社会认识论导论》中有两点在今天来看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问题意识,二是社会认识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两年哲学界讨论得很热烈。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社会本体论,也是社会认识论、价值论,这本书讨论了这些内容。该书也有关于什么是唯物史观的思考,以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我认为这些思考在当今来看仍然非常有意义。书里的第三篇有几个提法,如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社会规划、社会控制、社会系统的追踪与监测更好地引导社会发展等,现在看来是非常准确的。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很新的问题,但是社会认识与实践需要尊重社会规律的客观性,需要不断探索和把握这一规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搞生产关系的变革,后来讲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就是对社会的认识;2003年以后我们又进行社会建设、民生建设、社区建设,这些都可以是社会认识的对象;我们现在讲和谐社会建设,从实践发展来看,使社会和谐良性地运行,也是我们探讨的对象。对社会矛盾的认识,对社会关系结构的认识,对社会健康、良性的运行,对社会心态、社会舆论的形成等的认识,这些都具有很强的超前性,现在看来依然没有过时。

      《社会认识论导论》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社会认识论的课题是以人为中心来把握自然和社会形态。我认为从这个观点中可以延伸出三点结论:其一,人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发展,是人、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系统,所以社会的活动、发展是要受自然制约的;其二,与此相应的,在我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发展中人类是有责任的,这是一个责任意识;其三,既然自然、人和社会相互作用,那么人类社会就应该合理地运行,可持续地发展。对这三个结论,还可以进行深层次挖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