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伦理思想比较谈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海峡两岸经济、政治体制不同,衍生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各沿着自己的轨迹变化、发展。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意识的伦理体系又包含有共性,爱国主义是其重要特征,是两岸人民共同信奉的伦理原则,恪守的道德规范。这种千百年来积淀的深厚情感根植在两岸民众的心底,将大陆和台湾牢固地连结在一起。

      关键词 大陆 台湾 伦理思想

      A COMPARISON OF ETHICAL THOUGHT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u Wenshu

      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in economy and politics between the two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have resulted in different value-orientations and moral standards, which change and developrespectively along their own tracks. But as a culturalphenomenon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the ethical system hasits universality in which patriotism is its important feature.Patriotism contains a series of ethical principles that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adhere to as well as aset of moral standards that they all strictly observe. Thisprofound emotion accumulated in thousands of years has rooteddeeply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and closely connects themainland and Taiwan.

      Key words mainland Taiwan ethical thoughts

      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就是一体相连的,源于共同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和伦理思想,一衣带水隔不断这种“血缘亲情”。只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彼此睽离了,断绝了联系。40余年,大陆与台湾壁垒森严,音讯不通。关系松动后的相互对视,都感觉到对方发生的巨大变化,即便在伦理思想、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方面都存在着种种大的差异。差异并不单纯起于隔离,从历史中便可寻察其端倪。

      20世纪40年代结束时,台湾海峡成为楚、汉分界线。大陆的胜利者从事于清除旧政权废墟,盖建新政权大厦的同时,在各个领域里都实施了除旧布新的巨大工程。作为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结构的伦理体系被赋以新内容,确立了以培养共产主义道德为最高价值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共产主义道德是适应建立、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形成的道德类型。它包含的基本点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作为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中心目标和最高标准;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社会道德理想,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条件下,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在二者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无条件地使个人利益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奉献个人的一切,是共产主义道德的灵魂。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超出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道德行为水平的新道德。它将政治信仰、理想追求、社会规范交相融汇,形成改造人的思想、冶炼品德的伦理体系。

      当时,从旧墟中挣脱出来的人们对新生活充满了憧憬,充满了想象,把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追求注入了百废待兴的经济建设中,把个人的一切需要消融在服从集体和国家的要求中,所焕发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为世界所惊叹,甚至包括对新中国持仇视态度的国家。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不再是一种向往,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全社会通行的价值观念就是:个人必须从物质生活到精神心理都得以集体、国家的利益标准为尺度而获得合理性。在一种强烈的整体氛围中,形成了以国家、集体为本位和中心的个人价值观。

      在台湾,从大陆涌入的各色人群怀着对往昔悲凉的眷恋回顾,构筑新的栖息地,筑进了难以割舍的旧时代的丝丝缕缕,中国封建伦理的核心,忠孝信义、仁爱礼智,具有政治工具的性能,在台湾继续被奉为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海峡两岸表现在伦理思想方面的起始的差异,在以后的时间推进中不是消弭,而是愈益扩大,这根本取决于两岸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整体框架结构上的迥异。

      国民党旧政权溃退到台湾时,台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不久,经济凋敝,社会动荡,逃亡人口的大量涌入,又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人口激增、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穷困,整个经济已到崩溃边缘。朝鲜战争爆发,台湾的战略地位突现重要,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大陆解放台湾,美援也源源入台,从进口小麦、棉花、机器设备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请进、派遣费用,以及宠大的军援赠款稳定了台湾岌岌可危的经济态势。由于台湾的经济依附于美援,其政治、军事求庇于美国的武力,造成台岛居民心理上的倾斜:“唯美是亲”,仰慕美国、崇拜美国。美国及西方的文明以其复杂的内涵,也肆无忌惮地直闯而入,形成台湾伦理领域封建伦理道德与西方伦理思想的交错杂陈,造成社会生活中西嫁接、怪相丛生,例如台湾政府一方面极度重视对人的“忠孝仁爱”的道德教育,“当了小学生,庆祝儿童节的意思就是站在苦热的太阳底下听校长演讲‘如何孝顺父母’,……中学以后,要对着国父遗像诵读青年守则12条,大学里,作文题目永远是《为学与做人》、《读书与报国》。离开学校,以为饱受‘教化’的头脑可以休息一下了,没想到,走路、坐火车、买信封、进餐厅、无处不是教条,无处不是字,霸道的将意义刺进疲倦的眼里,种在已经没有一寸空地的脑里。”[1]在这种所谓全方位的“仁爱”道德教育下, 不时发生种种相背逆的社会行为,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美丽的权利》一书中,就记录了她回台探亲的暂短期间,亲眼目睹的一件事“计程车经过路口时,猛然发觉有个人躺在马路中间;黑衫黑裤,戴着斗笠,象是乡下来的老农夫,恣态僵硬的朝天躺着。流水似的车马小心而技巧的绕过他,没有人停下来。”[2] 体现在“仁爱”另一方面的就是让刊登性暗示色情广告和各种煽色新闻的传播媒体充斥泛滥,并且设立“红灯区”,给娼妓发营业执照,使淫秽的色情交易变得堂而皇之,成为市容景观之一;一方面不少学校以封建规范对中学生做出种种苛刻限制“夏天再热衬衫的袖口不能卷起来,裙子要过膝,冬天的套头毛衣除了黑、白,不能有其他颜色,镶边也不可以。……头发一定旁分,一定要用发夹。发长是用尺量的,多出一点点就要记警告……”[3] 另一方面对许多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腐恶问题仍然一筹莫展,如“柏青哥”等赌博游戏机遍及全岛的问题,雏妓年龄趋小,人数增多的问题……封建教规与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丑恶世风竞相并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