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先秦“德”的起源与流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巴新生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

原文出处:
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德是研究先秦宗教、政治、哲学、伦理等诸领域皆不能回避的重要范畴,同时又是见仁见智颇有争议的概念。关于德的起源有原始社会说、殷商时期说和西周新创说〔1〕。德的内涵则有图腾说、行为说、 道德说等〔2〕。究竟孰是孰非是值得认真推敲的。 所以造成以上分歧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在研究资料的选择上,或重文献或重文字各执一偏,没有把二者有机结合;其二没有注意德观念的演变,即没有注意从动态中对德的内涵进行把握;其三没有把德的产生与天命观的演进综合考察。

      笔者以为德的内涵与天命观的演进息息相关,因此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的演进大体可以概括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统治者的政行——道德观念四个阶段。本文拟从四个阶段中把握德观念的演进,并试图揭示德观念演变的特点及规律,以就正于学者专家。

      一、德的原始意义——图腾

      什么是德?要解答这个问题,应从德的原始意义谈起。追溯德的起源可从文献资料入手,因为甲骨文资料虽为最早的文字,但其主要是反映殷商社会时期的,如要考察殷商以前德之观念,则只能依据商周的文献资料。在文献资料中往往保存有原始思想的孑遗。

      对德的原始意义进行揭示,最早而又最有贡献的当属李玄伯先生,此外斯维至先生对这一问题又作了进一步阐发〔3〕。 李先生在其先秦史名著《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最先提出德为图腾性质说。他说:

      原始社会较进步的人民,亦常不以为出自图腾,而以为与图腾同性质,这自然系较进化方有的现象。图腾这种性质的名称在各团不尽相同,美拉尼西亚人名为马那(mana),现已变成民族学的专门名词,亦即埃及人所谓嘉(Ka)。这种性质并非实质的,为同图腾的一切人及物所公有,而不为任何人何物所私;他存在于人及物未生以前,亦永存于人及物既没以后;他存在于人及物的本身。但亦非人及物的本体。而亦于体无害。初民以为矢之能射者由于马那,网之能捕鱼者由于马那,船之能浮者亦由于马那。由以上各节观之,马那实即中国所谓性。与图腾同马那实即同性。性即生,亦即姓。〔4〕

      他又说:

      德是一种天生的事物,与性的意义相似。所以贾谊《新书·道德》篇说:“所谓以生谓之德”……。且《晋语》:“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足证每姓的德名不同……。最初德与性的意义相类,皆系天生的事物。这两字的发源不同,这团名为性,另团名为德,其实代表的仍系同物,皆代表图腾的生性。最初说同德即等于说同姓(同性),较后各团的交往渐繁,各团的字亦渐混合,有发生分义的需要,性与德的意义遂渐划分,性只表示生性,德就表示似性非性的事物。但研究图腾社会时,我们仍须不忘德的初义。〔5〕

      李玄伯先生洞幽察微,发千古之覆为我们揭示了德的初义。征之文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太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韩非子·五蠹》:“上古竟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八说》:“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按“太上”、“上古”、“古人”均指远古时代〔6〕, 所以这里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以德为宗旨的上古时代。而且以上文献所言之德,既非西周克配天命之德,亦非后世之道德,只能理解为李玄伯先生所揭示的德之初义,即原始社会所崇拜的图腾。

      《国语·晋语》载司空季子语曰: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 故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

      在此司空季子把德、姓、类相提并论,而且同德同姓同类男女不可通婚,异德异性异类男女则可通婚。显然这个德,即李玄伯先生所讲的德之初义。同德同姓同类实则指具有共同图腾的同一氏族,而异德异姓异类乃指具有不同图腾的不同氏族。同一氏族因有同一图腾,因此也就有了共同的生、性、姓、德。而不同的氏族因有不同的图腾,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生、性、姓、德。《庄子·天地》:“物得以生谓之德”;《淮南子·齐物训》:“得其天性谓之德”;《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皆使用德之初义,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作为划分氏族的标准。每一氏族共同体内当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及原始禁忌,并有共同的图腾崇拜与祭祀,此所谓同德也。

      德最初当为同一氏族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但由于权力的集中,图腾的父系化、个人化,德亦由氏族全体成员所共有而转化为由氏族部落首领所独有。李玄伯先生曾把图腾个人化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始祖既出现,图腾与全团的关系既已由直接变为间接,图腾遂渐为始祖所独有,这是图腾个人化的第一步。始祖有了父,始妣有了夫,这就是生祖。图腾变为生祖这是图腾个人化的第二步。一面始祖有生祖为父,另方面始祖之生却不由于生祖而由于感生帝之感生,图腾个人化至此遂达第三阶段〔7〕。盖图腾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它反映了先民对生殖秘密的探索。先民不懂得男女交媾生儿育女的道理。因而把氏族中人民的产生繁衍的责任交给了图腾。这样出自同一图腾的人自然都有共同的德。随着图腾父系化,个人化的完成,图腾与氏族普通成员的联系渐由始祖所代替,图腾对氏族成员产生繁衍的职责亦由始祖所取代。因而图腾崇拜渐变为祖先崇拜,图腾遂与普通氏族成员相脱离,而成为仅仅与始祖有关的东西。于是德亦从所有氏族成员所共有,转变为始祖及其嫡裔氏族部落首领所独有,当中国进入文明之初,德则由氏族部落首领演化来的人王独享。《尚书》中所见“桀德”、“受德”、“文王德”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