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金鸿 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

原文出处:
船山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标志,以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特点,在先秦诸子学术中独树一帜,具有许多合理的内容。其中所包含的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和“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的侠义气概,被人民群众和正义之士所继承,并融入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但墨学研究长期处于沉寂状态,如何挖掘其精华,批判地继承这笔遗产,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墨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历史上,墨学命运坎坷。回顾一下历代人们对墨子及其墨家思想的态度,会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诸侯争霸、战乱频繁。在这一动荡的社会状态中,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人们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墨子创建的墨学代表小生产者利益,与儒学并称显学。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翟声名炳耀,几与仲尼相埒,其徒属之众,亦几与洙泗比肩。”[1]墨子之后,墨学分为三派,“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2]史称为后期墨家,抛弃墨子思想中“天志”“明鬼”因素,发扬其合理成分。但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学却鄙视墨学,孟子以辟杨、墨自居。他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3]

      秦汉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一直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居主导地位,而墨学突然中绝。一代宗师墨翟附于《史记·孟荀列传》之后,太史公只用了24个字述之:“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直至今天,墨子生平既不知其详,其弟子中有姓名可考者也还不到四十人。所幸《墨子》一书还保存下来,但已残缺不全,在汉代有71篇,北宋时剩了63篇,宋以后就只有现存的53篇了。《墨子》这部古典名著,几千年来竟没有人对它做过全部的详尽的注释!正如孙诒让所说:“彼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灭,与草木同尽者殆不知凡几!鸣呼,悕已!”[4]在清代甚至治墨学者也为人所讥。汪中治《墨子》,翁方纲便骂他是“名教罪人”。墨学之衰,由此可见一斑。

      墨学由盛到衰原因何在呢?

      有人认为墨学代表劳动者利益,不符合统治者需要,不符合时代的需要,因而失去了生存的条件。但这还只是外因。从墨学本身来看,(1)墨学倡导“漫差等”“尊卑无别”的平等思想,但其学派组织却实行封建家长式的专制统治。钜子作为墨派的最高首脑,不是由全体成员民主选举,而是由前代钜子指定,对其下属成员具有家长般的权力,下属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钜子的命令,这无异于独裁统治。(2)“兼爱”说有其矛盾前提,即承认一切现存的等级秩序和差别对立,它批判的只是宗法等级制。(3)墨家“以自苦为极”的精神,为常人所难忍受,其勤生薄死,兼爱天下,非众人所能行。《庄子·天下》说:“墨子虽然独任,奈天下何?”(4)后期墨家的科学理性精神受到重人文轻科学倾向的压抑。这些应是墨学衰微的内在原因。

      墨学沉寂千年之后,随着近代西学的输入,又重新新兴盛起来。首先发掘墨学的是近人邹伯奇。他通过墨经和西方科技的比较研究,发现《墨子》中有算术、光学、重学等,遂以为西人“天学”之伎俩,“不出墨子范围”,并断言“西学源出墨子。”此后黄遵宪、薛福成等人得出西方政治、宗教等也是源于墨学,这是以西学比附墨学的鸦片战争时期。

      戊戌和辛亥时期,无论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以墨家的人格理想和自我牺牲精神,作为自己变革社会,拯救人类的信念源泉,以墨子作为人生楷模。谭嗣同“以为块然躯壳,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5]墨学精神成为谭嗣同傲视一切、视死如归的人格动能。而梁启超“幼而好墨”,声称“欲救今日之中国,舍墨学之忍苦痛则何以哉,舍墨学之轻生死则何以哉!”“今惟救亡,厥惟墨学。”[6]资产阶级革命派也高扬墨家精神。孙中山对墨子的“兼爱”推崇备至,认为中国“古时最爱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7]章太炎对墨家的道德观也极为赞赏。他说:“墨子之学,诚有不逮孔、老者,其道德则非孔、老所敢窥视也。”[8]这一时期墨学理想及其精神成为改良先锋和革命志士的道德准绳。

      五四时期,在倡导民主、科学和反传统的呐喊声中,墨学却在被遗弃的传统文化中受到时人所独许。易白沙、胡适、梁启超、章士钊等发表阐述“墨辩”的专著和专论,重视已沉沦的墨学逻辑。当时反传统最激进的人物陈独秀将墨学奉为国粹。文化界旗手鲁迅也推崇墨学精神,他在《非攻》和《铸剑》这两篇小说中,塑造了两个墨家人物,一个是救世斗士,自苦为极的英雄墨翟,另一个是鲁迅注入墨学精神的传说中人物。在鲁迅看来,正是这种埋头苦干,舍身求法的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共产主义者蔡和森早期思想是尊墨非儒的,并试图把“兼爱”思想与西学中的平等学说融合起来,力求在消灭贫富贵贱差别的基础上实现“兼爱”和平等原则,他早期就是带着这种墨学精神进入共产主义运动的。

      救亡、强国的时代促使墨学的复兴。近代以来,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严酷现实,促使人们以西学为鉴反思儒学,逐渐认识到儒学难以救世,于是许多有识之士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新文化的生长点,墨学因其含有原始民主、科学的成分,特别是其非儒思想而为时人所重。

      二、墨子伦理思想的特点

      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9]但“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10]其学说虽因先习儒而保留了儒家的某些思想,其主要内容却与儒家有原则的不同,那么就墨子伦理思想而言有哪些特点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