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道主义的深入人心和主体主义的彰显代表着人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是世俗化的西方社会的宗教替代品。人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与主体主义在逻辑上密切相关,主体主义是人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人类中心主义激励了人类对自然的盘剥和榨取,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说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无涉,是因为未识破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 关键词 人道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主体主义 一 在西方历史中,“人的发现”或人道主义的提出,主体性的觉醒或主体主义的彰显,都代表着人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中世纪,神职人员总是假上帝之名告诫人们:不能爱自己,不能狂妄自大,因为你什么也不是,你应该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上帝,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苦行禁欲,祈求上帝的宽恕和恩典,以便救赎自己的灵魂,进入“彼岸的天国”。然而,教皇和掌握重权的神职人员却并不苦行禁欲,相反,他们中许多人骄奢淫逸,无恶不作。教皇约翰十二世是在与一个女子通奸时被那个女子的丈夫杀死的,从而被认为是以最不体面的方式去见上帝的。在教廷内部行贿受贿之风盛行。教士若想升职,须向上司进贡。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曾想出一个增加收入的“好办法”:在一名教士行贿而升为红衣主教之后,立即派人将他暗杀掉,这样红衣主教的职位又空缺,可待另外的不知情的教士进贡之后补上。教皇及其领导的统治集团成员们的丑恶行径与他们宣谕的神圣教义构成极其具有讽刺意味的对照。他们用种种清规戒律和严刑峻法,禁绝平民百姓的欲望,要人们一心追求“彼岸的天国”,而他们自己却纵情声色,人欲横流。在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下,一切以上帝名义颁布的法令,都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束缚和欺骗。上帝是神圣的、超验的、形而上的,然而宗教的组织形式——教会,却是一个形而下之物,教会的统治使得形而上的上帝对形而下的人的包容性转化为现实世界中形而下的教会与形而下的人的对立[①],这种对立的实质在西方中世纪,不过就是一部分人(统治者)以最神圣的名义和最神圣的形式压迫、剥削另一部分人(被统治者)。 从文艺复兴,经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直到尼采高喊“上帝已死”,人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日益彰显既是人摆脱对上帝的盲目崇拜的过程,也是受压迫和受欺骗者摆脱压迫、揭穿骗局、争取解放的过程。摆脱对上帝的崇拜归根结底是为了反对尘世中压迫者、欺骗者的压迫和欺骗。自文艺复兴之后,人道主义日益深入人心,个人主义价值观正是人道主义的唯名论诠释。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人道主义也是一种宗教。”[②]这当然是指最宽泛意义上的宗教。如果把人对宗教的追求等同于对人生终极目标的理解和追求,那么中世纪以上帝作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的宗教衰落之后,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世界图景和人生观、价值观便正是填补宗教位置的信念体系。近代以来的一切人类善举似乎都是在人道主义旗帜的指引下进行的。对中世纪宗教的反叛,只应是对教会的欺骗和压迫的反叛,人的解放所要求的只是废除种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动的不合理的清规戒律,但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能不设定自己生命的终极价值,基督教神学失去普遍的影响力之后,人们便以人道主义作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或者说人道主义在世俗化的社会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道主义包括这样一些基本信念:(一)自然主义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自然的,它依自己的本性运作而不受任何宇宙之外的东西的影响。宇宙包括万事万物,正因为如此,没有什么外在于宇宙的东西反倒能影响宇宙。宇宙是自我包含的,自足的,自因的。说宇宙是自然的,只否定了那种认为宇宙是由超宇宙的神所创造的信念,至于宇宙到底是以什么为本原的,不同的人道主义者有不同的看法。(二)自然主义的人性论,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且人有自己的本性。人道主义者都承认人性是自然的,但在回答人性是如何构成的这一问题时,却歧见迭出。有人认为人基本上是理性的,有人却认为基本上是意志的;有人认为人性是不变的,有人却认为是进化的;有人认为人是被决定了的,有人却认为是自由的;等等。不管意见如何不一致,所有人道主义者都认为,在人性中存在某种终极性的不可还原的东西。特定个人是被引起的(即是为其父母所生的),他也会死去,但只要他存在着就一定存在某种本质上只属于他的独特的东西。不仅人类,即使每一个人,都是某种不可还原的,或不可能完全由他物得到说明的存在。就是说人既不像还原论者认为的那样仅是一堆“原子的舞蹈”(dance of atoms),也不像超自然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宇宙神手中的木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性,无论他与其他人以及宇宙间的其他存在物多么相似。从某种根本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具有不可还原的终极价值的独特存在。(三)自然主义的价值观,认为每个人就是目的本身,而且是目的本身就是人自身本质的一部分。首先,人的终极目标(the ultimate goal)是在宇宙之内而不是在宇宙之外发现的;其次是在人类之中而不是在人类之外发现的;最后是在每个人之中而不是在他之外发现的。关于人是自私的还是利他的,个人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享乐主义的还是理想主义的,不同的人道主义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人道主义者都认为,不管人的终极价值会是什么,它既不可归结为宇宙间的某个非价值方面(nonvalue aspect),也不可归结为某种非人类价值(nonhuman value)。每个人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就是他自己。他并不从其他存在(例如神)那儿讨借价值,即使他的本质和价值可能是别的存在所引起的,且要通过与别的存在物分享价值才能得以提高。也许还存在另外的内在价值(例如神、他人或作为目的本身的动物),对它们的注意可能确实有助于改善他自己的享乐质量。但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某种其他目的的手段,或仅仅是那并非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目的的欣赏者[③]。强调人类乃至于每个人都具有某种绝对不可还原的独特本性,是赋予人以任何其他物类所不能具有的尊严的必要条件,而强调人就是目的本身,任何人都不应被视为手段,是争取人的平等权利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