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加强道德建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要求。这里,就其中的三个重大问题略陈管见。 一、道德评价:必须正确理解“道德失范说”和正确看待道德失范现象 所谓道德评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的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的作用,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包括对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现状进行善恶、好坏判断的活动。这里,道德评价主要是指对社会道德生活现状应该如何评价。道德评价蕴含着对道德建设的历史反思、现实剖析和对道德建设未来的渴望。 随着“道德失范说”的出台,“道德滑坡说”和“道德爬坡说”在中国道德评价领域的争论将告一段落。然而,观点上的分歧并没有真正消除,人们争论的焦点将集中到如何正确看待道德失范现象。 所谓“道德失范说”,是指在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在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某些旧的道德规范失去对人们社会生活行为的约束作用,而某些新的道德规范尚未确立起来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发挥约束作用,从而使社会道德生活某些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紊乱或无序状态。 “道德失范说”是对我国道德生活现状的一种评价,但它不是一种整体上的否定性评价。说它不是整体性的评价,这是因为,一方面,旧的道德规范中正确的东西与历史进步潮流相一致不可能骤然间全部失去作用,旧的道德规范中不正确的东西由于历史的惰性也不可能骤然间全部失去作用;另一方面,新的道德规范中正确的东西与历史进步潮流相一致不可能全都无法生成,新的道德规范中不正确的东西由于时代的惯性也不可能全都无法生成。说它不是整体上的否定性评价,这是因为无论是旧的道德规范失去效用还是新的道德规范尚难以产生效用,都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旧的道德规范中错误的东西失去效用及新的道德规范中错误的东西难以产生效用,这是好事;而旧的道德规范中正确的东西失去效用及新的道德规范中正确的东西难以产生效用,则是坏事。 基于上述分析,“道德失范说”既不同于“道德爬坡说”也不同于“道德滑坡说”。它所承认的,是道德爬坡与道德滑坡并存的客观事实。但在“爬坡”和“滑坡”二者之中,“道德失范说”更倾向于哪一方呢?换言之,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现状的主流究竟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呢? 有人会认为,“道德失范”强调一个“失”字,且讲到“道德失范”时往往是与道德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道德失范说”更偏向于“道德滑坡说”。也就是说,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现状的主流是退步的。我不赞同这种看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转型影响下道德生活领域发生的深刻的可喜变化来看,从道德转型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所产生的深刻的积极影响来看,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现状的主流都是进步的。事实上,在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社会转型期,正确的道德规范可能失去对社会生活的约束,而且后者应该在失范现象中占主导地位;同样,就整个社会而言,可能有正确道德的失范,但更可能有与历史进步相一致的正确道德规范的生成,而且后者应该在道德转型中占主导地位。这就表明,“道德失范说”是以承认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现状呈现进步状态为前提的,是以仅仅某些道德在某些领域发生某种程度的失范,并且这种失范的消极意义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如果我们将“道德失范说”等同于从整体上否定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现状的“道德滑坡说”,那将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重大错误。 如何正确对待道德失范现象呢?应有一种全面的眼光。如前所述,应认识到当前中国道德进步是主流,应对错误的旧道德的失范持一种充分肯定、热烈欢迎的态度。此外,还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具备联系的、发展的眼光。 联系地看,道德失范现象中消极面的存在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近来学术界不少人在大批“不可避免论”,我认为这种批判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却是欠实事求是的。当代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过几十年时间。我们今天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与生产力水平不高相联系,某些中国公民包括某些领导干部的道德境界,在某些方面也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轨的社会转型期,在社会转型期内,旧的落后的道德观念有历史的惰性,总是阻碍着新的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而一些好以新旧论短长的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人们,往往又被“观念更新”等某些漂亮的口号所迷惑,良莠不分,把一些错误的新道德观(包括由旧道德观改头换面而来的新道德观)视为至宝,把一些本来正确的原有的道德观又加以摒弃,这就造成道德失范中必然存在一些消极面。在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及现代化起步阶段,就出现过政党分肥、物欲横流、奢侈腐化、环境污染、犯罪剧增等道德失范现象,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及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现象。这就表明,道德失范中的消极面,在一定历史阶段是难以避免的。 发展地看,道德失范现象中的消极面,只要我们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它而不回避它,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不懈地去克服它,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我们是可以将其逐步缩小,并使其影响力和危害性都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我们承认道德失范中的消极面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内不可完全避免,可以使我们冷静地、清醒地面对道德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在问题面前免于惊慌失措;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这些问题永远不可能解决,更不意味对这些问题可以坐视不理。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按其固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的。道德的发展也是如此,其历史进步的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问题总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在国际社会就不乏这样的例子。新加坡现在堪称国际社会道德建设的楷模,但新加坡在现代化起步阶段,就曾面临着许多道德问题。后来他们将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弘扬民族精神,成立官方道德委员会并大力开展民间的道德建设活动,就把道德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步解决,使其危害性降低到了很低的程度。借鉴新加坡等国的经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应该也是可以逐步克服道德失范中的消极面的,所以,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当然,国际社会中也有相反的例子。如日本第一次现代化阶段片面追求富国强兵,结果经济腾飞带来的却是军国主义思潮的高涨;战后第二次经济腾飞使日本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作为“经济动物”的日本人的国际形象至今令人十分厌恶,日本右翼分子以其强盗逻辑在钓鱼岛制造事端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这说明道德进步虽然大方面不可逆转,但具体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所以,我们对道德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而应该坚决地、持之以恒地去克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