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军事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整理汲取这部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并加以发扬光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道德乃至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借鉴作用。可资借鉴的有价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仁为兵本的正义战争思想;以民为本的爱民爱国精神;注重将帅的道德修养;强调士兵的武德素质;行之有效的军人养德机制。 一、仁为兵本的正义战争思想。如何对待战争,战争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这是古代人们首先注意到的问题。中国古代进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很早就提出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的区别。他们主张坚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认为正义战争是道德的,非正义战争是违反道德的,提出仁为兵本的正义战争思想。这种思想认为,正义战争得人心必胜,非正义战争失人心必败。司马法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①]尉缭子认为:“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②]《吕氏春秋》指出:“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③]什么是军事战争的仁义之道呢?古人也作了说明。《吕氏春秋》中说:“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民,民之说也,若孝子之见慈亲也,若饥者之见美食也;民之号呼而走之,若强弩之射于深溪也,若积大水而失其壅堤也。中主犹若不能有其民,而况于暴君乎!”[④]杀掉暴虐的国君、拯救苦难的百姓,使人民获得喜悦,就是军事上的仁义之道。显然这种战争价值观是有进步意义的,至今仍有其借鉴的价值。正是在这种战争价值观的指导下,古人还提出军人在战争中要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这就是:在战争中不杀害老弱,不践踏庄稼,降服的不逮捕,顽抗的不宽恕,起义来归的不以俘虏对待。一切杀戮,都不是杀敌国的百姓,而是杀敌国内祸乱百姓的人。即使官兵打了胜仗也要遵守。反之,古人认为违反了军事上的仁义之道必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⑤]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流,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已经结束,短时期内不可能爆发世界大战,但只要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存在,只要私有制存在,战争的根源就依然存在。从现实看,当前世界部分地区的局部战争仍在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对战争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凡是正义的战争,我们就要给予支持,凡是非正义战争,我们就要坚决反对。在台湾回归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但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就是我们的战争价值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我们坚持正义,统一祖国的事业总会实现的。 二、以民为本的爱民爱国精神。它与仁为兵本的正义战争思想是紧密相连的。仁是以民众的利益、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内容的。中国历代兵家精英和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具有爱民爱国精神。司马法说:“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其民也。”[⑥]古人提出的“军民一体”、“利民安民”、“顺应民意”等思想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其一,一部分进步军事家、政治家本人出身于贫苦百姓之家,了解、同情百姓之苦难,有认同感。其二,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实践使他们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出于安邦治国、率军征战取胜的目的,他们把利民安民做为一种必要的手段。“民为邦本,国家之度用,将吏之俸禄,军中之粮饷,皆出于民。民为兵之源,兵无民不坚;民不安固,倘有耗损则兵失源,如鱼失水矣。珍之爱之!兵为邦捍,国家之威望,将吏之用权,民间之保护,皆借于兵。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兵不坚聚,稍有变动则兵失卫,如卵失壳矣。慎之重之!为吏者必使民知兵之辛劳,为将者必使兵知民之艰苦。如能将吏相应,兵民相洽,倚民养兵,倚兵护民,兵坚民固,和衷共济,不亦善乎!”[⑦]这里把兵民关系比做鱼水之情,提出对民要珍之爱之,对兵要慎之重之。兵民相洽,和衷共济,就能安邦治国平天下。这一思想在传统军事伦理思想中很有代表性。《六韬》把爱民的作用说得更清楚:“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⑧]这正如荀子总结的“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⑨]我们今天主张的军队爱护人民的思想,与传统的爱民精神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从联系上讲,都主张爱民,都看到了人民群众对安邦治国的作用,对战争的作用,都看到了兵民之间的鱼水之情,是有着思想渊源关系的。这是我们需要继承发扬的。从区别上讲,传统军事伦理思想中的爱民主张主要是作为一种手段,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不可能真正彻底做到爱民的。而我们今天讲爱民,不仅是由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来自人民保卫人民服务于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只要人民军队的本质不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不会变。目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批判地汲取传统爱民思想的精华,又要赋予其新的内容,永远地和人民站在一起,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为人民参军、参战,做人民利益的忠诚捍卫者。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思想中的爱国精神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反抗外敌入侵,爱我民族及其生存的山河故土;二是忠君报国。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杨家将都表现出这种爱国精神,他们英勇杀敌,气贯山河,受到人民的爱戴和赞誉,同时也不能摆脱忠君思想的羁绊,留下历史的遗憾。我们不能苛求前人,然而我们今天讲爱国就是要弘扬古人不惧外敌,冲锋陷阵自卫自尊的精神,要爱我中华民族、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祖国领土的统一完整;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流血牺牲在所不辞。这是我全军官兵在社会主义时期应具有的军事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