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疑罪从无”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生活潮

内容提要:

若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犯错误的过程,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表明是孩子做的,必须“疑罪从无”!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一个有学龄孩子的家庭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离奇”的失踪案,特别是那些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零食、好玩的东西等。此时,家长往往会惯性思维去问孩子拿没拿,特别是针对某些有过类似“前科”的孩子,但这样处理并不恰当。

      在实际生活中,有一种情况非常难处理,那就是父母没有看到孩子具体行为过程,或没有任何物证支持是孩子“犯错误”。此时,父母确实可以根据孩子以往的表现,甚至是孩子的身体语言进行判断,推测某些事情是孩子做的。可就因为看到某种结果,难道真的就质问或惩罚孩子?难道家长就不怕因此“误杀”孩子,而导致他们学会欺骗和撒谎?

      比如,当你拿给孩子一盒巧克力,说只能吃一块,可后来你发现少了一块,此时父母最常见的做法是询问其他家人,看有没有吃。如果有人吃了,此事就算结束了,不会再和孩子提起此事。可当其他家人说没有吃时,虽然孩子多吃一块巧克力不算什么,但比较强调界线的父母就开始纠结了。

      当家里少了一块巧克力,缺少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比如,真有可能是无良商家少给一块,或可能是孩子玩时掉在某个角落,父母没有找到;或可能是孩子拿了,但他们真的是忘记了。当然,也不排除是孩子撒谎而想逃避责任。

      对少了一块巧克力的事情,核心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长自己身上!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经过延迟满足训练,当父母把一整盒巧克力交到孩子手上,孩子怎么可能面对如此之大的诱惑而不动心?父母让孩子做他们能力达不到的事情,是为难孩子的方式。

      当孩子已经过延迟满足训练,且平常比较听话和说话算数,此时父母发现少了一块巧克力,虽然没有亲眼看见孩子吃第二块巧克力,也会怀疑孩子并问孩子吃没吃。其实,这是非常不恰当的一种处理方式,前面家长非常“信任”孩子而交给他们一整盒巧克力,是相信孩子能遵守承诺,可一出现问题就怀疑孩子,这表明内心还是不相信孩子。

      那么,换一个很技巧的说话方式,来问孩子是否吃了第二块巧克力,比如说“好奇怪啊,巧克力长翅膀了,从盒子里飞走一块,宝贝你说它会飞到哪儿去呢?”转换到孩子的角度,他们会怎么应对呢?对此,当孩子回答说自己吃了或自己拿了,父母相对容易解决,借机批评孩子和再次强调界线都是可以做的。但是,当孩子说不知道时,麻烦问题就来了。

      如果孩子说过类似“不知道”或“不是我做的”以后,再使用其他方式来询问孩子,包括武力威胁或物质引诱等极端手段,虽然有可能得到家长心目中的“答案”,但也非常有可能造成“误杀”。哪怕多数是“猜对”了而只有几次是误解孩子。理论上,让孩子承认自己没有做的事情,对孩子的伤害极大,会诱使孩子想办法逃避责任,同时也对父母失去信任。

      若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犯错误的过程,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表明是孩子做的时候,必须“疑罪从无”!疑罪是指对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行轻重难以确证的情况,按照正常国家的法律,在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疑罪从无,是对孩子人权的保障和尊重,它应该是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无明显证据说明是孩子做的,那父母当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视而不见”。你必须先假设是其他可能因素,决不能因为怀疑孩子就想办法去了解或质问。

      那么,父母怀疑孩子做了某事,是不是没有证据就不处理?答案肯定是否的。一般情况下,当父母怀疑是孩子做的时候,若抓不到孩子的现行,也没有其他直接证据,就可以想办法重复或还原现场,给孩子“创造”同样的机会,看孩子是否会有重复行为。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孩子故伎重施,家长只能解决当前问题,决不能翻以前假设的旧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