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我知道,这又是儿子使的小伎俩。通常情况下,好消息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坏消息实在很坏。 “哪个都行。”我又把球踢回去,心想:“小样,俺有心理准备。”面对他全班语文测试第一名的成绩很是欣慰,但并没欣喜若狂;面对英语那糟得离谱的成绩俺也不会暴跳如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孩子还敢跟咱说实话,总有解决的办法,咱就能挺住,何况有些事情即使你发火也已经于事无补。 朋友的表弟由于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所以高中三年一直借住她家。高二的时候孩子早恋了,和女孩照了许多亲密无间的大头贴。他爸爸来看他,他一高兴就给拿了出来,爸爸还和颜悦色地问道:“哟,这女孩挺漂亮的,是你的同学吗?学习成绩如何?家里什么情况?”等到孩子离开后,才一脸凝重地询问朋友,“两个小孩具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其实,刚才他的心里早已波涛汹涌,表面还要装着风平浪静。 许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却不会如此沉住气,看到孩子做得不妥当的地方立刻就想教训、批评、指正……一刻都不想等。可是,不经思索脱口而出的话难免过于冲动,简单粗暴的教育非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弄巧成拙,结果适得其反。教育孩子大多时候都是在与孩子斗智斗勇,还不如先看看,调查调查,等想好对策后再说。 教子问题之所以让人感到如此挠头,是因为面对的正是青春期日新月异的孩子。他们既是独生子女,又多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长大,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应对他们层出不穷又千差万别的问题,有时候真的需要家长忍耐一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何况教子之路是一段漫长的旅途,其中不乏苦难与黑暗、失误与教训,甚至拯救与自救、理解与和解…… 早晨上学时马上要迟到了,孩子还在那里磨磨蹭蹭,多数家长肯定会一边催促、一边帮忙,又帮穿衣服、又帮拿早餐,还会开车送上一段。为什么不能沉住气?不搭理他,他磨蹭迟到,理应受到老师的责罚,让他学会承担因为自己犯错误所要付出的代价,他才会吸取教训真正地长大。 许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在一起抱怨自己都快要被气疯了,其实有哪个家庭不曾弥漫过关于孩子的战争硝烟,可见亲子关系是多么水深火热。独生子女的家长通常都是无“往”可继,无“前”可承。但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你管得越多,他反而越逆反。而我们中国式家长恰是最负责任、最辛苦的家长,掌控欲极强,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学业成长,从大学申报专业到将来恋爱结婚,甚至连孩子的孩子都要一管到底,真是事无巨细,所以才有那么多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才有“啃老族”的产生。 所以,智慧的家长要沉得住气,不能逞一时口舌之快,要肯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利。一个外国的家长面对十几岁的儿子去山上宿营,没有忙东忙西,只让他自己准备行装。孩子回来后懊恼地对妈妈说:“山里晚上真冷啊,冻得我直打哆嗦,下次记着一定要多带件厚衣服。晚上黑极了,还要再准备个手电筒。”要是中国的家长,一定会为孩子准备齐全,孩子还可能噘着嘴不愿意带这带那。在生活中,别放弃任何一次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不管即管,无为即为。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有时候出现的负向行为,如攻击性的行为就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家长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打破原有的反应模式。就像对吮手指的小孩,你越纠正反而起到提醒的作用,强化了这种行为;如果视而不见,孩子的预期没有获得注意时,却会淡化这种行为,进而发展更多良好的行为。 人很怪,即使是愿意做的事情、必须做的事情,别人一旦强迫起来,心里就会感到别扭,生出几分不愿意。许多家长最大的特点就是嘴太碎,学习、穿衣、吃饭,有没有用都爱唠叨上几句,其实像穿衣戴帽这样的小事,只要无伤大雅,完全可以放放手,随孩子自己去决定。 在此支个小妙招,就是孩子不喜欢直接指派的命令,却喜欢做选择题。当他征求你的意见该穿哪件衣服,或者做一个决定时,你可以为他列举几个不同方案以供选择,他自然而然地学会甄别比较找到最佳方案,还会感觉你尊重了他的意见,何乐而不为呢? 成熟智慧的人都是内敛的,不要把想说的话立刻蹦豆似地说出来,想做的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做。立刻要说的话,静下心来几分钟后语气就会发生变化;想做的事情再想一会儿会换成另一种做法,如此就能远离暴跳如雷、恼羞成怒……因为剧烈的冲突只能刺激孩子产生更强的叛逆行为和情绪不稳定,强迫其服从也会造成孩子冷漠和抗拒的反应,使父母在这场冲突中成为真正的输家。只有淡定从容地处理问题,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也将教会孩子将来使用这种方式正确处理问题。 有的家长会说我就是沉不住气,孩子的事看不惯我就要急。有一句名言是:孩子是上帝送来让我们修炼意志的礼物。在孩子长长的一生中,偶尔走段小弯路不必那么紧张,远没有想像得那么糟,再转回来不就行了。所以,家长沉不住气也要学着沉,慢慢修炼,渐渐地你就会体会其中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