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少年不爱俏

作 者:
梅子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知心姐姐:亲子共读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那天,我在网上拍了卫衣、牛仔裤和跑步鞋,搭配好放在儿子床上。175厘米的儿子进门看到,喜滋滋地问:“下午可以换?”不等我回答,脱成光脊梁,套上。我抚着他细长的脖颈说,还得配黑皮绳银坠子才好。

      你看,我就是这样的娘,我不惧他扮美,我只怕他不知何为美。

      儿子从一个只知道拱着嘴吃的“猪头”,变成一个进进出出都要去镜子前挤眉弄眼的少年,是从十四岁左右开始的。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属于青春期发育现象之一,当父母的不必如临大敌。

      少年们的扮美主要有两种心态:一为从众心,二为攀比心。

      从众心,比如儿子会经常回来告诉我“要磨白紧身牛仔裤”、“要胸前有足球图案的T恤”。如果正好到了该给他买衣服的季节,我会根据他的要求寻来,但不会在已能满足需求的衣服数量上再加以选购。而且,我要问清楚:“为啥非要足球图案?”他解释说:“世界杯啊。”哦,这是可以理解的。谁没个追星年代?然后继续追问:“磨白紧身裤呢?”他再解释:“同学都穿呀。”嗯,这也可以理解。当年我们一水儿的白衬衫、黑裤子、黑布鞋的日子还记得吗?一起出行时彼此会心一笑,就像融合成兄弟姐妹一样。不过我会打趣他:“干吗要模仿别人呢,你也可以独树一帜甚至引领全班潮流嘛。”他有些羞涩。我知道,于此,他是不自信的,他还不具备镇住全场的气势。而这种气势,除了天生丽质,寻常人需要时间和阅历的沉淀。

      攀比心,比如儿子偶尔会回来赞美:“同学的阿迪达斯卫衣颜色好极了”“有人穿了款式好看的耐克跑鞋”。我会仔细倾听他的描述,到底卫衣颜色好在哪里,跑步鞋是哪种款式。这种时刻,父母不要急着往孩子头上泼冷水。孩子对美的向往不是错,错的只是不切实际的霸占意识。一般儿子描述完后会说他只是羡慕,不是真的想买;有时也会吐出“我要我要”的念头,但我一次也不会妥协。孩子们并不是不讲理,只要一开始就给他讲清楚家庭收入状况、作为中学生所应该的穿着档次,他就会慢慢熄灭这把熊熊的心火。当然,如果你对时尚经济的隐秘有更多了解,还可以打个比方告诉他:“当货物价位在10元时是实用,可以满足一般的使用需求;价位在100元时是舒适,可以让你舒服得体;一在1000元时而质量却约等于100元时,它改名叫奢侈品,贵在Logo。”

      在此我要提醒父母们,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关注一下孩子的需求。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衣着水平过低于周围一般水平,可能容易生成一种灰色情绪叫“自卑”。往轻了说,是当他们以后有了自主支付能力时,会急切地用大量奢侈品和奇装异服证明自己的存在。往重了说,这种情绪如果不能释然,会在某一天爆发,变成一种类似于“仇富”的心态。

      儿子有一对大板牙,受到同学嘲笑,很苦恼。我指着自己的门牙说:“这明明是‘母子装’嘛,你看荷兰名模杜晨·科洛斯,她的招牌表情就是嘴巴微张,露出两颗大门牙,还签订了好有名的‘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品牌代言(哈哈,只有这么专业才可以震住这小子)。”

      一个休息日,他在卧室怪叫:“妈妈快来,看电影要误了。”我直奔过去,只见他蹲下身子举直双臂说:“麻烦您帮我把T恤套上,我怕搞乱发型。”我只好把领口撑得圆圆,给这厮下好这个“套”。

      我还抽空给他看了英伦风街拍,分析他的骨骼特征,合适走哪种路线。我俩还一起观摩时尚杂志,进行Logo辨识比赛,了解品牌背后的故事,这些都是很励志的。我希望他心里有一天会生成一种美,简约、大气,并且存在一种理念:有些东西我们买不起,但要学会观察它们别出心裁的设计细节,以开阔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偷偷把他杂志上爱玛仕的标记剪下来,用透明胶贴在玻璃杯上,美其名曰“爱马仕水晶心”。儿子发现后不爽,一是心疼杂志,二是觉得从此后我的杯子跻身“奢侈品”,他望尘莫及了。直到后来失手摔碎,儿子闻讯赶来,满脸坏笑:“哟,损失好大咧。”这“身价不菲”的杯子被打回原型了,他终于能放下那颗羡慕嫉妒恨的心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