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搭理你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弟子规》里有一句是,“父母呼,应勿缓”。意思是对父母的呼叫,应立刻回答,不能迟缓。但事实上,孩子常常不搭理我们的呼叫,比如我家的小容小韬,吃饭了,一切就绪,我远远对正在看电脑卡通的两人喊道:“快去洗洗手吃饭了!”一个动弹的也没有,我再喊,结果依旧。

      爸爸妈妈对此很容易上火,狮吼功、揪耳朵,弄得孩子哇哇大哭,下一次还是一样。为什么孩子不爱搭理我们呢?“听不到父母喊话”的心理根源又是什么呢?

      1.孩子的注意力没在父母身上

      任何人,包括孩子,如果沉迷于一件事情,对于打扰有非常强的抵抗力。比如小容小韬在看卡通节目,这时候突然喊他们:“好了,现在该去上学了。”大部分情况下,孩子往往不在意,显得拖拉。

      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个,处理起来就非常简单了。我只在那里干喊作用甚微,不如认真走过去,然后看着两人叫她们的名字,“小容、小韬,爸爸在叫你们呢,听到没?”把两人的注意力转移过来,然后告诉她们该做的事情,孩子一般就会听取了。

      2.父母的教育缺乏规则和习惯

      有人会说,虽然两人听到,但却不一定会照你说的去办?比如小容小韬任性地非要看电视,而不想去上学呢?

      那么,这里就涉及父母日常的规则和习惯教育问题了。什么是规则和习惯呢?类似于旧时的家法条规,或者现代的时间观念,即到了一定时间,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随便依着性子来。比如吃饭时间到了,那就停止一切玩耍和娱乐,专心去吃饭,等吃完饭再做其他事。那么上学时间到了,就要准备去上学了,不能再继续看卡通了,如果想看,可以安排在放学后。一些事情形成了规则和习惯,父母只需一提醒,孩子们就会自动遵守,而不会出现父母大呼小叫孩子也不理的情况。

      这样的规则和习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明晰化,并且严格执行、遵守和以身作则,慢慢的,你会发现,有时候不需要父母多操心,孩子们也已经自觉在践行了,那时候是不是觉得孩子懂事许多呢?

      3.孩子对事情有自己的主见

      周末,妈妈想带孩子们出去玩,可临出门前,一切都准备好了,妈妈站在门口喊:“小容,走了,我们出去玩啦。”但小容不理会,任妈妈再喊几遍都好像没听到一样,她依偎在我旁边,站着不动,即使我提醒她,“妈妈叫你呢,你怎么不说话?你还出去玩吗?”

      这时候,小容才回答:“妈妈,我不想出去,我想在家玩。”原来是这样。小容之所以不回答妈妈,是心里早有自己的主意,但她心软不想直接拒绝妈妈,只好采取不理的态度。

      很多父母发号施威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其实孩子心里是很有主见的,想不想做,应不应该做,心里早有打算。这种情况下,不是他们不搭理你,而是借此逃避,希望你识趣不要再逼他。

      强求孩子遵守也没有用,不如和平协调,或者讲明白道理,取得两方都满意的结果。当小容回答不想出去玩,我就告诉她:“如果不跟妈妈出去玩,就不能出去了,但是爸爸会在家。”小容点点头同意不出去。既然这样,就不强求了,而那边小韬则相反,早等不及了,一遍遍催妈妈“快走”,而且已经走下楼梯了。

      4.父母和孩子缺乏良好的亲子沟通

      有时候我让小韬把玩具收拾起来,而她却对我的话置之不理,没有做出期望中的反应。原因有可能是沟通还不够,或者如上面所说,当一个人深思或是沉浸在某项活动时,外界的声音来他来说是很微弱的;也可能是小韬是对我生硬语调的一种故意反应,或者他不喜欢爸爸这种唠叨式的命令式的口气。当然,孩子大一点,也有可能在围绕权利的争夺在跟我玩游戏,即“爸爸的话一定要听吗?”、“为什么我自己不能做出决定呢?”

      但无论情况如何,父母可以和孩子做出良好的沟通来解决这个事情,而不是通过强硬或粗暴的方式让孩子遵从。如果小韬没有反应,我就走到她面前,看着她,或许会拍拍她的背,然后轻松却坚定地告诉她,“你的玩具应该收拾起来了”。而这最好让孩子看成是提醒,而不是一种命令,因为按日常我一贯要求的规则是,玩够了玩具要自己收拾好。所以,以这种方式来进行时,有时候我不用太费工夫,只需要不经意地提醒一下,孩子们就会主动而为之了。

      5.父母一贯高高在上的威严让人生厌

      不得不说,不管父母对孩子,还是上级对下级,以权威压人,都是非常令人讨厌的。难道就因为孩子弱小或者需要依附于父母而应该丧失成长的人格,必须去屈从于蛮横的态度吗?这是一种非常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不管你讨厌或者喜欢这种态度,不管你反对或认同这个事情,也不管你们的关系是亲密还是疏远,你所做的一件事就是——遵守!

      这样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往往生硬缺乏弹性,孩子长大成人后也会疏远父母,即使小时候好像很“听话”的样子,也是要么因为恐惧,要么因为想避免挨打挨骂,或者在父母的威压下变得懦弱胆小等原因。所以相反,如果父母有这种“听到我喊你必须要听”的态度,那本来可以好好听取做出回应的孩子们,也会潜意识里有不想去理会的念头。在父母采取暴力前,孩子看到父母们生气、焦躁,或者发脾气,心里反而会有一种报复的快感,直到父母用武力或者狰狞的态度把他们压服,他们才会哭着或者不情愿地去遵守,而这样的结果,导致父母不但精疲力竭,脾气也一天比一天大而差。

      与此相反的,过分宠溺也会让孩子对父母的呼叫不爱搭理,除非有吸引他们的乐趣,跟上面的父母粗暴的权威相比,这反而是孩子对父母态度的一种蛮横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