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已经形成习惯,这些行为习惯看似和学习无关,其实,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延伸到学习行为当中去,直接影响孩子在学习上的习惯和态度。如果完全不考虑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联性,家长就会对孩子学习中的行为无法理解,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孩子的坏习惯总是改不掉。所以,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防微杜渐,在最初的时候进行引导和教育。

      孩子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看似不是大问题,不被家长重视。关键时刻就是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会发展成为棘手的事。

      当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问题,仔细研究孩子行为和习惯,发现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只是那些事件被忽略了。当家长发现今天的事件影响深远,意识到孩子思维和行为已经固化,要引导孩子转变需要费很大力气,他们才明白生活中看似平常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未来发展。

      其实,家长的疏导很重要,如果能让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结合得较好,孩子会向好的地方发展,尽量把影响力减至最低的程度。

      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身上常见的一些行为习惯以及对学习的影响。

      案例1:习惯做事情按部就班

      一年级的芊芊,从小是个乖乖女。妈妈逢人就说:“我女儿很乖,几乎不用我管很多。放学回家自己喝水、做作业。下午六点看动画片,睡觉时间到了马上去睡。”不知不觉中,芊芊越来越习惯规律、呆板的生活。

      但是从上学期开始,问题出现了。这天芊芊回家后作业没有做完,按平时的作息应该到睡觉的时间了,她马上放下手里的笔,准备去睡觉了。在学校,芊芊从来不急,课间操要到操场集合,大家都到了她还没到;图画课老师让用彩笔,她只用铅笔画画刚刚上完数学课,下一节课上她开始做数学作业;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还没有说下课,芊芊收拾书包准备走人了。很多这样不合拍的事发生在她身上,老师觉得哭笑不得。

      时间长了,同学都嘲笑她,说她有点傻,不喜欢和她玩。其实芊芊很聪明,喜欢读报纸杂志、儿童文学、名人传记。平时像个小大人,会告诉妈妈营养杂志上说什么食品和什么食品不可以一起吃。总之,芊芊不是笨孩子,只是按照妈妈培养的生活习惯,喜欢有规律地做事,什么事情都按部就班。

      每个人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带着个性而来。有人活泼伶俐,有人沉着稳重;有人乖巧听话,有人我行我素;有人细腻认真,有人大大咧咧。我们无法让活泼的变得稳重,也无法让我行我素的变得很听话,也难让大大咧咧的变得细心缜密。当个性与成长环境相辅相成时,孩子的性格特质就会凸显出来,甚至发挥到极致。

      孩子身边一定有性格相似的家长,有营造的小人文环境。有的孩子在小环境中如鱼得水,走出小环境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家长不禁要问:“孩子,你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孩子年龄尚小,思维能力弱。老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七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看到老,可见改变会多么困难。当然不可以绝对地看,在教育中改变孩子的可能性是完全有的。

      对学习的影响

      ●专注自己喜欢的学科而忽视其他学科。

      ●老师的要求听不进去,被老师批评又会变得没有自信。

      ●忽略了周围人、事、物,不会调节人际关系,当环境压力过大时,孩子容易逃避。

      家长引导的方法:教育的方式方法充满智慧,孩子思维才会更灵动。

      这样的孩子,思维总是围着自己转,学习能力虽然非常强,认真而又理性,但缺乏的是思维的灵活性。经历的事情多了,打破原有的认知模式,行为习惯就会改变。

      一方面,先处理眼前紧要的问题。明确提出要求,什么行为习惯需要做出改变;具体说明,如何做是正确的。和孩子讨论过去哪些行为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改变后会带来什么益处。道理讲清楚了,执行方案有了,家长要严格要求,督促转变。先纠正一到两个行为习惯,转变后再选另一个行为习惯来改变。

      另一方面,读书。这样的孩子相信权威,书上的是可信的,科学是可信的。投其所好,多看书。现代儿童文学写学校的故事很多,孩子看了会有大收获。

      再一方面向老师说明孩子的性格特点,得到谅解和帮助。老师交给她一些工作,工作中接触同学,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同时也融入集体,打破固有的模式。孩子回到家,家长要询问学校生活情况,解决遇到的问题。孩子遇到问题家长要多提示,比如说:你知道他是如何想的?他如果这样想呢?他不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因为你没有告诉他。通过提示,让孩子思维逐渐变得灵活,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案例2:习惯什么事情都要抢第一

      一年级的子明是个一笑两酒窝的可爱男孩,他有个习惯,什么事情都要争第一,而爸爸妈妈也总是过分地鼓励他在各方面都去争第一。

      在幼儿园时,他要妈妈早点到幼儿园,第一个冲进幼儿园接他。小朋友在院里排队,谁的妈妈来了,谁就可以去找妈妈。每次子明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扑向妈妈的怀抱。往外跑时如果没有跑第一,他会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嘴里喊着:“我是第一!我是第一!”如果今天没有看到妈妈第一个进幼儿园,他就会掉眼泪。

      终于上小学了,子明懂事了很多,但是争第一的个性没有太大变化。上课老师提问时,子明把手举得高高的,叫到他,他高兴得不得了。如果连着两次没叫他,他会急得哭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