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年出生。台湾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时评人、出版人、主持人。发表多部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文化评论、政论时评著作。2012年,他出版《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给女儿爱的书写》,书中描绘了父女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文字温暖、感人,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记者慕名对他进行采访,问及其教育女儿的经验时,杨照摇摇头笑着说:“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教育’这个词就好像是在说,我传达一些东西,要你来接受。可是,很多东西孩子不会接受。”他抿着嘴想了一想,更明确地解释到:“我不喜欢将‘教育’或者‘引导’这样的词用在家长对待孩子身上。我觉得,不是教育孩子,而是陪伴孩子;不是引导孩子,而是察觉孩子是个怎样的人,给他提供尽可能广阔的空间,让他自己去摸索,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对家长来说,越早放下自己的主见,对孩子越好。” 不管任何预设想法 1998年11月12日,杨照的女儿诞生了。初为父母的夫妻俩很是兴奋,他们为女儿起名“其叡”。杨照说:“我们为女儿起这样的名字,一方面是希望她与众不同,活出自己的独特;另一方面,这个名字比较中性,是因为我们不愿意用一个女性化的名字来框住女儿,好像她只能做女人做的事。我们所想的,就是希望她能有更大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初为人父的杨照信心满怀,他自信能够成为一个自由、开明的父亲,给女儿最大的宽容和空间。可当他回忆过去,还是不得不承认,“我以为自己是很开放的人,可是脑子里还是有很多先人为主的概念。” 杨照是一位作家,妻子是学文学批评的,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爱好文学的两口子,相信他们的爱情结晶也会喜欢文学。为了让孩子从小就被文学熏陶,夫妻俩在家里安放了好些巨型书架,满满当当地摆满了各类精挑细选的书籍。可是,让杨照奇怪的是,他好像一次也没看到女儿主动地翻看过这些书籍。都是大人让她读,她才会读。唯一有一次看到她津津有味读的书,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的漫画书。 一个下午,杨照看见女儿打着呵欠在读一本童话书时,终于忍不住了,他走过来坐在女儿身边:“其叡,这本书好看吗?”“唔……没什么意思。”女儿撅着嘴心不在焉地说道。杨照拿过书看了一眼书名,有些惊讶:“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啊,你看……”杨照一边翻着,一边指点着书里的内容给女儿讲起来。可是女儿根本没有认真听,一个人在开小差呢。杨照住了口,可是心里却一个问号接着一个问号涌上来,他开始疑惑,难道女儿跟自己预想的不一样? “你知道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吗?”杨照笑着说,“就是她完全不是你预期的那个样子。你知道我女儿最不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吗?就是写作啊!” 其叡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她就把书包往椅子上一丢,对着杨照喊道:“老爸,我们今天写作文了,题目是《生活中最快乐的三件事》,你知道我想到了什么事吗?”还没等杨照开口,其叡就迫不及待地控诉起来:“我一下就想到生活中最痛苦的三件事了!”女儿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将声音提高了八度,“其中一件就是我最讨厌人家一看到我就问:‘你爸不是杨照吗?为什么你不会写作?!’”杨照和妻子对望片刻,不禁捧腹大笑。 对杨照来说,写作和阅读是他表达自己和感受世界的重要方式,文字一直能带给他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成就感。可是,女儿却感受不到这份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女儿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啊!她是那么独特的生命,这不正是我们一开始希望的样子吗?希望她特别、与众不同。杨照想到这一点时,突然释然了。当他终于放下自己的主见,对女儿的未来老老实实地说一声“我不知道”时,他突然有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他开始好奇,好奇女儿将来的人生,这让他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期待。 杨照开始调整自己父亲的角色,他放下曾经对女儿的种种构想,只是单纯地陪伴在她身边,陪她玩耍,陪她快乐。 在书中,杨照这样写道:“感受我们不一定能理解的快乐,是我认为爱一个人最大的收获。”杨照喜欢看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样子,虽然他们常常玩些在大人看来很没趣的游戏,还经常玩着玩着就吵起架来。但是,杨照却能清楚地从中感受到女儿的快乐。这样的快乐,让杨照心生感激。原来,不是他在引导女儿生活,而是他通过女儿的眼睛、女儿的身体,发现了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快乐!他不再预设任何想法,只是好奇着,期待和女儿一起遇见她想要的人生。 提供更多选择 其叡六岁那年,有一天傍晚,杨照开车带她回家。车里的CD放的是舒曼的《儿时情景》钢琴曲中的一支,女儿说曲子没回到主音,杨照留意地听了一下,到了最后一小节,音乐果真没有回到主音,而是在空中飘忽了一下就突然结束了。原来作曲家谱写这支曲子的用意就是表达一种未完成的感受。可是,这仅仅是少了一个音符这样非常细微的差别,一般人根本就听不出来。杨照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六岁的女儿对音乐竟然有这样敏锐的分辨力。 在这件让杨照记忆犹新的事情发生的一年之前,五岁的女儿开始学习钢琴。之所以让她学琴,杨照说,并不是希望她成为什么音乐家,只是尽自己所能给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