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班引发的母子之争 在母亲眼里,鑫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可能是觉得我一个人带着他不容易,所以不管我说什么,或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听的,即便是我有时不了解情况委屈了他,他也不会反抗。可是就在前几天,因为怕他上补课班迟到,我催了几次,他就突然发疯似地提高嗓门跟我喊了起来。我一生气说了他两句,他竟然赌气跑到姥姥家去了。不管我怎么说,都不肯上补课班了。”母亲与我说话时,坐在一旁的鑫虽然什么也没说,但那不屑一顾的目光告诉我,他的心里有很多的不满。 “妈妈要求你做什么了,惹得你这么生气?” “没什么,反正我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什么都听她的安排。”显然,鑫的心里还憋着气。 “不都是为你好吗?”鑫的母亲说:“他怪我不该给他报补课班。现在别的孩子都在补,他如果不去的话,成绩肯定就会比不上人家了。再说,以往的每个假期不都在上补课班吗,这次为什么就不能去呢?” 看到鑫的母亲焦急的眼神,我请她先到外面静候一下,留下我和鑫单独谈谈。 “班会被我搞砸啦” “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啦?”我温和地问鑫。 “何止是不开心。如果有地缝,我当时都想钻进去。”鑫说,“上学期我们班选班会主持人,我本来不想参加,可是老师和同学却非要推荐我当。我原以为稿子是自己写的,事先又练了好多遍,就算是忘词了,还可以看PPT提醒自己。没想到,一站到讲台上,我全身就开始发抖,心里很明白,可一开口就什么都忘了。老师可能是看出了我有些紧张,就在一旁不断地提醒和鼓励我。但越是这样,我就越是想不起词来。后来照着稿子念还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那天的班会被我搞砸啦,太丢人啦。” “这件事情跟你上补课班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啦。我妈妈就知道要我学习,还说只要把成绩搞好就可以,其他的都没用。从小到现在,我除了上学就是参加各种补课班,就连周末同学邀我去打会儿球,妈妈都不同意。整天待在家里写作业、看书,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关在竹笼里的小鸟。在笼中,自我感觉是挺好的,可是一飞出笼子,我成了弱智一个。一些成绩比我差的同学都能把班会主持做得有声有色,而我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好。学习好有什么用啊,还不是傻子一个吗!”说到这些,鑫显得很沮丧。 “你知道同学都说我什么吗?书呆子、熊猫。成绩好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被人瞧不起。”鑫有一肚子的委屈,“刚上高中时,我就感到自己跟同学们有点格格不入。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我却插不上一句话,也不知道怎么接别人的话题,特别尴尬。有时我好不容易说上一两句话,却招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他们笑我老土,笑我说的东西太小儿科,笑我大家都知道的我却都不懂。我也很想有很多朋友,却不知道怎么去跟别人交往,所以,到现在我几乎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还有就是,对别人的一些无礼要求,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拒绝。我不想再让别人说我呆,说我傻了,以后我再也不会什么都听妈妈安排了。我要像其他同学一样,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让自己活得自在点,快乐点。” 沟通之道,从最亲近的人开始 “我明白了。你其实不是不愿上补课班,而是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譬如,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多掌握一些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我对鑫说。 “可以这么说吧。”鑫的脸上露出了被理解的轻松。“那么,你是不是该先要学会怎么与母亲交往呢?一个人如果连和自己的母亲都不能很好地相处的话,别人又怎么能相信这个人能成为他的朋友呢?其次,仔细想想,是不是所有成绩好的同学也都有你的那些问题呢?” “老师,我明白了。您是说,我要学会与妈妈沟通,而不是与妈妈作对。再就是,提高学习效率,争取保持好的学习成绩,这样妈妈才会放心地让我飞出‘竹笼’。”鑫有些领悟了。 请给孩子想要的关爱 因为没有参与同伴间的嬉戏、玩耍,鑫找不到融人群体的感觉; 因为很少与同伴交流,鑫在人前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没有朋友; 因为没有组织社会活动的经验,简单的班会主持,成绩优秀的鑫却搞“砸”了; 因为没掌握交往的游戏规则,鑫不知道如何拒绝他人的无礼要求,被欺负了也不知道如何反抗,等等。 一直以来,以为听妈妈的话、成绩好就能一切都好的鑫,没想到自己竟在很多同学都能做得很好的一些简单的事情上反复被困,甚至有被淘汰出局的挫败感。“坚决不去上补课班”,鑫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妈妈——我要飞出“竹笼”,再也不做笼子里的“小鸟”了;我需要一个好成绩,更需要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技巧。 鑫的问题虽然是个例,但代表了众多孩子的心声。父母们不妨问问自己,你的孩子是否也在奋力“冲”出被你关进的各类补课班的“竹笼”?成绩好,孩子就一定能生活得快乐吗?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护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