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这一起自明初的寓外同乡组织,经历了同乡官员俱乐部、科举考试服务处到晚清民国同乡会的形态转变①,“崇尚人文”到“参与治安”的功能蜕化②,作为慈善类组织到申请官府立案的归属变迁③。晚清民初,正当新旧变更、传统帝制向现代民主政体转换之时,西方电信技术的传入使会馆走出了一地一馆“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自我运行故辙,扩大了联系面,构建了跨区域的网络体系,成为信息汇聚与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对当时政治变革、地方发展与社会思潮流向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 会馆仍是传统的口耳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 会馆最初建立时就具有相互雅集、相互砥砺的功能,“祀神、合乐、义举、公约”逐渐形成为会馆的基本功能。在合乐方面,戏曲表演是基本环节。在晚清时期,会馆本身举行堂会,戏曲表演,许多社会名流都会到场,大家交流信息。彭晓丰、舒建华说:“会馆是乡土中国最为典型的一种文化植被,无论何种程度的城市化都拔不尽滞重的土性所培育的这些庄稼。当每个中国人走向高一级的文明生态圈时,他们都忘不了用胸口揣着的那把泥土,在都市里建造一个只有一所房子的村庄,他们清早上街区耕种,傍晚收工回来,在亲切的乡音中歇憩,抗拒一切可能有的水土不服,分享一切可能来的官运财气,分担一切可能来的欺生凌辱。县是会馆最基本的单位,方言则是会馆的真实姓名。会馆每天吐纳着涌动的乡音从而凝聚成一个巨大能量的区域文化场。会馆的都市建置使它成为每个区域文化的精英的容器,并由低级向高级进行能量传递(县—省城—京城),因而,北京的会馆,不论它操何方口音,就有可能聚集这个区域最大能量的灵杰之气。”④ 会馆演戏。遇到考试及第了,同乡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庆祝。譬如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中提到,进士及第,有胪唱。胪凡五唱:第一甲第一名某,第二名某,第三名某,二甲第一名某等,三甲第一名某等,其声凝劲以长。是日,榜眼、探花送状元归第,探花送榜眼归第,探花自归第,无人送。然名曰归第,实归其本省之会馆,虽有私第,必先至会馆而后归也。其会馆中人,先已召集名伶演剧,张盛筵,待贺客,历科鼎甲之在京者毕至⑤。“都中江苏会馆团拜,名伶麇集,谭独抗传不到。时吴江殷李尧方掌山东道御史,拘谭至,絷诸厅事以辱之,待演剧既毕,方释之去。后此逢会馆戏,闻命即赴,不敢或违矣。”⑥作为同乡,出席会馆活动变成了情理上推脱不掉的一种义务。 遇到节日,同乡们也在吃过家乡菜、聊着家乡话时观看戏剧表演。譬如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愤舆论学士修文救藩邦名流主战》⑦中说:“彩云恰从城外湖南会馆看了堂会戏回来,卸了浓妆,脱了艳服,正在梳妆台上支起了金粉镜,重添眉翠,再整鬟云,听见雯青掀帘跨进房来,手里只管调匀脂粉,要往脸上扑。”参与会馆的同乡聚会活动,往往需要端正衣装,展现自己最光彩的一面,会馆中同乡人的相互见面,一定程度上成为自我发展状态的一次展示。 会馆为官员们相互过从的场所。譬如《糊涂世界》第十回所述:“如今单表这位杨愕,是四川省里第一个猾吏。不论什么上司,没有一个敷衍不好。自到省第二年之后,一连十二年,没有空过。眼眶子虽然极大,心眼子却是极小。就有一班不要脸的去讨他的教。他先前也不肯说,后来,就有些拜门的。杨愕却是最喜此道的,并不推辞,从此便狐群狗党,愈引愈多,居然是一个大老前辈了。此次挂了牌,这些门生便想了一个法子,大家凑了份子,在湖北会馆里叫了一班戏子,替他饯行,又好顺便叨叨他的教。头一天便发了帖子过去,到得次日巳刻光景,又用大众的手本去请。不多一刻,早有人来送信,说是来了。大家连忙抢到门口去站班恭候。”⑧无论正当与否,会馆同乡聚集之中,有些人投机钻研,勾结势要,为自己谋求升转。 有人将会馆当成了寄放行李的场所。譬如《恨海》第八回所述:“葬事已毕,便打算逃避。可奈金银细软,多被义和团劫去。笨重家伙,此时要卖,也没有人承受。翻遍了各箱笼,搜刮起来,只剩了十来两银子,思量不能远去。听得安肃县没有拳匪,那县官李灼然是父亲同年榜下知县,向来相得,不如投奔他去。定了主意,便开发了老妈子,弃了一切家具,把所有字画衣服之类,都送到米市胡同南海会馆中寄放。然后出了彰仪门,赁了牲口,取道芦沟桥、长辛店,投安肃县来。”⑨有人贪念会馆提供的免费服务,不仅将行李寄放其中,而且住在会馆里享受会馆的保护,获得同乡间的丰富信息。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所述: 忽然一日,自己决绝起来,定下一个计策,暗地里安排妥当。只说家中老鼠多,损伤了书籍字画,把一切书画都归了箱,送到会馆里存放,一共运去了十多箱书画,暗中打发一个家人,到会馆里取了,运回家乡去。等到了满月那天,新人又照例回门去了;这一次回门,照例要娘家住几天。这位周太史等他夫人走了,便写了个名条,到清秘堂去请了一个回籍措资的假,雇了长车,带了小孩子,收拾了细软,竟长行回籍去了。只留下一个家人看门,给了他一个月的工钱,叫他好好看守门户,诳他说到天津,去去就来的⑩。 这些记录会馆中负面行为的资料,在会馆志、地方志书中较难看到。 寓居会馆准备应试是会馆的传统功能,能减缓应试举子的寓居负担,时常还能得到同乡官员的辅导乃至打通关节。“这里江氏弟兄带了一个暂充跟班的村童,回到江苏会馆。二人因为试期已近,到了会馆还在灯下狠狠念了几篇《东莱博议》方才安寝。一宵无话。”(11)应试士子将会馆当“异地乡井”,减轻了身居京师的不适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