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研究

作 者:
易强 

作者简介:
易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湖南长沙,410083。

原文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灌输”理论这一思想体系不仅在理论上是完整的、科学的体系,而且在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形成于110多年前革命与战争年代的“灌输”理论已经过时无用,使得“灌输”理论的科学性、实效性一度受到人们的怀疑。本文从“灌输”理论的形成过程着手,阐述了“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并对围绕“灌输”理论的“非议”展开了批驳,指出在新形势下,“灌输”理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对进一步理解“灌输”理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3)03—021—05

      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于无产阶级政党争取群众、理论武装群众、形成坚实的思想堡垒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打下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在当今,重新研究“灌输”理论,对系统理解“灌输”理论,澄清人民对“灌输”理论的错误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灌输”理论的首创者

      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建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使空想变成了科学,形成了革命的理论,而且也有大量论述“灌输”的思想,并且多次强调与论证向人民群众“灌输”革命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最早是在1844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一书中涉及“灌输”思想,在这里他提出理论掌握群众之后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恩格斯首先明确地提出了“灌输”的概念,正式使用了“灌输”一词,1844年他写信给马克思时指出:在共产主义运动中不能“灌输”庸俗习气。这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首次正式使用“灌输”的概念。1844年11月,恩格斯在谈到德国画家许布纳尔一幅画,认为这幅描述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生产与生活的画“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主义思想”①。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要教育工人,让工人具有阶级意识,并且认识到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是对立的阶级,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后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群众组织要用知识武装起来和作指导,才能发挥人数众多的优势,才能决定胜负的走向。1885年马克思批判了《哥达纲领》草案,指出:拉萨尔派歪曲了现实主义观点,而这种观点好不容易才“灌输”到共产党员头脑中,并且已经在党员头脑中生了根。在1880年,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②1888年恩格斯在写给文斯涅维茨基夫人的信中指出:我们的革命理论不是教条,不需要机械地、反复地进行重复,也不需要对美国人进行强制“灌输”,而需要美国人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向人民群众传播革命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了“灌输”的概念,也从多个方面对“灌输”的内涵进行了论述,但是这些思想的火花都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信件当中,他们并没有把这些思想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

      (二)“灌输”理论在俄国的形成与发展

      1901年10月,考茨基在《新时代》上发表文章引证了由其讨论和最后定稿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工党纲领《海因菲尔德纲领》中关于“灌输”的提法,并对“灌输”作了更完整的表述,指出:无产阶级政党首先必须要有阶级意识,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把这种阶级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上面这一段论述,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作了直接引证,并且称其是“一段十分正确而重要的话。”③前苏联共产党的前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1889年3月在明斯克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上宣布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但是在刚成立时党内存在以马尔托夫为首的机会主义者和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两派的对立,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组织也处于涣散状态,一批在“合法马克思主义”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俄国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他们反对党对革命运动的领导,认为党在革命运动中最多只能做一些“服务性”工作,而主张工人运动的自发性,鼓励通过经济斗争的方式去进行革命,这在历史上称为“经济派”。列宁在流放期满后,随即就展开了对“经济派”的批判,1901年至1902年期间列宁撰写了《怎么办?》一书,在书中一方面指出革命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革命理论作指导,才能去有效地领导革命。而且列宁认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只能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④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灌输”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面进行灌输,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施“灌输”任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职责与作用。

      (三)“灌输”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创新

      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一贯重视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人民群众进行理论“灌输”,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灌输”道路。毛泽东注重向人民群众和军队进行理论“灌输”,并认为: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在其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必须把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列宁强调对工人进行理论“灌输”,而不提倡对农民进行理论“灌输”,而毛泽东在强调向军队进行“灌输”之后,又在建国后强调:向农民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灌输”理论体系的延伸和拓展。毛泽东这些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论述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灌输”理论,而且也使得“灌输”理论开始具有中国特色。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进一步强调了理论“灌输”的重要性,认为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明确指出:“学生从到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⑤邓小平进一步提出要培养政治与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著名的“又红又专”理论,这里的红就是指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在坚持“灌输”理论内涵基础上的开拓与创新。根据邓小平的总结,八十年代末期,我们为什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就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邓小平这些宝贵的思想为我们在新时期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和加强“灌输”理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继承第一代、第二代领导核心坚持“灌输”的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凝练与提升。江泽民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⑦坚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江泽民的这些论述为新时期坚持“灌输”理论、应用“灌输”理论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提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是对“灌输”理论发展的有效探索。这些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言论和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中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灌输”理论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