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陪读贴上“中国式”标签

作 者:
明月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辽宁青年·青年团员读本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陪读——这个让父母既欢喜又烦忧的词语里,不知道蕴含着对孩子的多少心血、多少辛酸、多少期望和关怀。

      有多少父母在孩子还未出生前就放弃了工作,蜗居在家为生孩子、养孩子做好充分准备,并且成为全职奶爸奶妈。父母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孩子的期望,“陪读”就是父母对孩子高期望的产物。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如今,家长为孩子陪读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孩子,一些家长迁徙不定、辗转租房,被称为新时代的“孟母三迁”。日前,网上对79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5%的人感觉当前“中国式陪读”较为普遍,84.9%的人说身边就有陪读的家长。

      在名校周围,房屋出租生意尤其火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为每天陪儿子上学,西安的付先生在儿子就读的小学已当了两个月校工,每月收入1300元。而此前他是一家大型电器批发店的老板,年收入100万元。

      自校外租房后,湖北赤壁高三学生刘璐所有的生活杂务,都被母亲“承包”了。母亲每天在自家和出租屋之间往返两三次,早饭后回家给上班的父亲做饭,中午到出租屋给女儿做饭,晚上再到出租屋陪女儿学习。母亲这样陪读很辛苦,但全家人都觉得值,“拼这一年先把高考熬过去”。

      开了几次家长会后,浙江嘉兴某机关职员吴颖发现,正在上高一的女儿的同学中,有一半妈妈都在全职陪读,不少人很早就买了学校附近的房子,其中不乏来自农村的家长。“女儿有时会抱怨,和陪读的家长相比,我们为她做得不够多。”

      安徽淮北的李女士陪读已有3年。她原是一名初中教师,儿子考上市里的重点中学后,她毅然决定辞职陪读。谁知,李女士和儿子为此发生过多次冲突,“他成绩不太好,每天还要看美国职业篮球比赛。他一看电视我就头痛,就总管他。有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崩溃的边缘。”

      儿子高考失利后,李女士也疑惑过,自己放弃事业陪读是否值得,她所花费的不仅是金钱,还有这些年的正常生活,“陪读是个很苦的差事,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现在全捆在孩子身上了。但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去年9月,她开始为孩子的复读寻觅合适的出租房,看来,陪读的日子还远看不到头。

      当孩子做错事或考试不理想,父母亲往往会把心中的抱怨和不平衡发泄在孩子身上。“我为了你,工作都辞了,朋友也不来往了!”如果简单地从这句话来看,从中看到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可是,下半句才是父母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怎么就不成器、不争气呢?”

      天天接送孩子,隔三差五给老师打电话,有事没事往学校跑,时时刻刻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所有一切都在家长掌控之中。他们为孩子安排各式各样“对他(她)好”的补习、活动。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人把这样的父母称为“Helicopter parents”,直译过来就是“直升机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直升机父母分很多种类,有的在生活上过度操心,有的在学校上过度干预,有的在人身安全方面过度关注,还有的在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过度保护,反正是尽一切可能不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正如英国有本畅销小说叫《可能含坚果》,书中描写了一位母亲对女儿百般呵护,担心女儿在学校会吃到含坚果的食物(导致受伤或过敏,又怕她在外面被人欺负,为了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这位母亲竟然假扮自己的女儿去考试……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阶段,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家长贴身紧逼式的陪读,严重侵犯其心理空间,使其烦不胜烦,与家长的冲突也就接连不断。因为陪读,家长日渐脱离身外的世界,与孩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沟通起来越来越难。当然,孩子对父母也是有期待的,他们希望父母事业有成,是自己人生的骄傲。但当家长放弃一切选择陪读时,也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未来,而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对家长的轻视。

      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的陪读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有陪读的家长守在身边,孩子无论遭遇什么事情,都有家长代为出面处理,天长日久,孩子也就失去了独立处事的能力。

      相比“直升机父母”,国外一些名人的育儿理念很能给人启发。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非常注重子女的独立能力,孩子读书时一律在校住宿,大学毕业后也都是自己找工作;德国金融投资大亨梅兹勒家族让孩子上地区最普通的学校,每天走路或搭公车上学,与所有同学一起玩耍、一起生活;“沃尔玛集团”华顿家族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打工,在商店里擦地板,帮助补充仓库货物……这些家长懂得放手,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价值观,对子女爱得更深沉、更科学。

      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是学步的规律,也是教育的规律。聪明的家长懂得适时放手,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这才是他们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与其动用“直升机”,不如让孩子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加以磨砺,这样岂不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