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12-10-19 中图分类号:K9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3)01-0008-08 居住环境是城市生活的载体,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休憩、出行等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随之出现的居住分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医护可达性等问题,使得城市中不同人群开始关注反映其实际生活的居住环境质量。居住环境质量评价可以追溯到1958年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C A Doxiadis)创建人类聚居科学,自此开始人们对人类生活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研究。对居住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评价上,基于评价结果获得城市环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居住环境的变化趋势,便于为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评价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标权重确定2个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尤其是对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由于居住环境涉及要素众多,评价指标的分级分类必不可少,以分类原则将现有研究划分为2类:基于实际环境的指标(exposure-based indices),由物质环境指标构成,如噪音水平、居住面积、空气质量、景观等[1~6];基于生活感受的指标(effect-based indices),以环境影响的结果划分指标种类,如健康影响、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环境亲切性、可持续性等[7~14]。这2类指标常用在针对个体研究中,研究目的对指标分类起着重要作用[15]。 从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来看,已有研究方法可划分为2大类,一类是对现实的居住环境要素的调查,以人们对要素的使用频率、重要程度或满意程度等作为权重值,这种方法基于现实情况,让人们直接对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作出判断;另一类是对环境要素进行虚拟组合,让人们从组合方案中选择满意的方案,通过对虚拟方案的偏好来推算环境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叙述性偏好法(Stated Preference,下文简称SP方法),这种方法起始于市场营销学对消费者的偏好研究[16],其在环境评价、交通政策、住房选择、休憩活动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SP方法是对采用虚拟调查方式的一类方法的统称,其包括选择实验(CE,Choice Experiment)[17,18]、结合分析(CA,Conjoint Analysis)[19~21]、假想市场评价法(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22]等方法。SP方法以更加贴近人们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来获得要素的权重,相对直接询问权重具有诸多优点,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23]便将 SP方法应用于居住用地政策评价实践中,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讨论SP方法在环境评价和住房选择中的应用[23~28]。②讨论SP方法及与其他方法的比较,一方面是对SP方法的实现方式,如选择实验、结合分析、假想市场评价法等方法的原理、应用的探讨和方法的比较[8,17~21],另一方面是对 SP方法和其他方法,如与选择模型方法、回归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及定性描述的比较[29,30]。③SP方法在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31]。国内将 SP方法用于居住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仅张文忠对使用经济价值评价方法进行居住环境评价的原理进行介绍外[12],尚未出现实证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SP方法在推算居住环境要素权重中的应用,并对居住环境质量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和不同城市人群的居住环境要素偏好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满足不同群体的环境需求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设计 本文核心内容是使用SP方法推算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各影响要素的权重。研究首先基于预调查,针对研究地域构建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设定要素的属性水平,然后进行SP调查设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分析数据。 1.1 研究地域和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进行问卷调查。杨浦区跨上海的内环线和中环线,在区位上可以看做上海中心城区的扇形空间截面,其历史上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到现在仍遗留较集中的里弄街坊。近代以来杨浦区建设了大量的工人新村和新时代商品房小区,伴随五角场副中心的建设、大学园区及相关产业的扩展,杨浦区呈现出居住环境和居住人群2个方面丰富性和差异性并济的特点,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61年就将人居环境概括为4个方面:安全性、保健性、便利性、舒适性,这种分类得到各国学者的认同[8,19,20]。为在诸多影响要素中选出适合上海的影响要素,本文首先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的2个街道进行了预调查。从环境对生活的影响角度将影响要素分为生活便利性、休闲便利性、居住舒适性、环境亲切性、生活安全性5个一级指标,对应20个二级指标和68个三级指标(要素指标)。预调查结果显示,生活便利性、居住舒适性、生活安全性3个一级指标的选择概率超过50%,而休闲便利性和环境亲切性选择比例都不足20%,这一规律存在二级和三级指标中。通过预调查的筛选,构建适合上海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表1)。
上海城市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分为3类评价要素,分别是便利性要素、舒适性要素和安全性要素。便利性要素包括公共交通、医疗设施、基础教育和购物设施,以居住地到这些设施的时间作为便利性评价指标,判断地区的生活便利程度。考虑人们对时间长度感知的差异性和指标可比性,将距离分为3个属性水平,分别是5min、15 min、30min,公共交通和基础教育设施一般距离较近,则都为步行时间,医疗设施和购物设施中的较远距离采用公交时间,即步行5min、公交15min、公交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