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724/SP.J.1033.2013.00147 修订日期:2013-01. 1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胡锦涛,2012)。2012年12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召开2012年度实验室专家委员会暨学术年会上,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指出:“从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学的话语体系在一步步转化成各种政府文件和国家决策,对整个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术创新在助推学科建设的同时,其成果已经进入决策层视野并逐步被社会认同,在引导社会进程轨迹和政府决策行为方面开始发挥作用(樊杰,2011a,2011b;樊杰等,2011)。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个人类文明时代。国内外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表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经济占据重要的地位,农业地理成为当时人文—经济地理研究的主要方向;而与此同时,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地理学却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后工业化阶段而得到蓬勃发展。随着世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社会文化地理学、包括金融和贸易在内的第三产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成为主导趋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使中国城市地理学后来者居上,旅游地理学蓬勃兴起,经济地理学则更多基于技术经济因素和效益开展产业布局和企业地理研究(陆大道,2003a)。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加强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提升学科的科学化程度的同时,始终把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牵引,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科技引领能力;以前瞻性的战略研究为指导、聚焦旺盛的现实社会需求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优化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履行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给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重新审视人文—经济学科价值、把握学术创新方向和战略重点,有助于加快学科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实现方法改进、指导应用实践。本文以中国科学院人文—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研究团队的科研实践为例,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价值及其研究基本范畴进行了再认识,进而讨论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相关理论方法的学术创新思路与要点,以此为启示,阐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 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价值与基本研究范畴 人文—经济地理学是以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及其演变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学科(陆大道,2003a;樊杰等,2011)。其学科的主要应用价值是解决地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问题。国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具体内容涉及“均衡、格局、功能区、空间结构、开发强度”等,这是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学科价值再认识的基点,也是讨论生态文明时代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基本范畴的指南。
图1 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架构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es 2.1 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要遵循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其综合性是显而易见的。 综合性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属性。一方面,地理因素性质的复杂性、边界的模糊性、演变过程的动态性、驱动机制的不确定性,使得用系统观和整体观研究地理环境成为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难点问题。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地球表层系统的急剧变化,不断提出认识和调控自然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综合性问题。这些现实的科学问题成为持续推动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无论所面临的科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人文—经济地理学都是一门兼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具有自然—经济—技术综合特征的交叉学科(樊杰,2004)。 地理学的学科主体是应用基础学科,其基础研究是同相关基础科学交叉的领域。近年来,为提升地理学的“科学性”、改变“有地无理”的状况,地理学越来越强调对地理过程的研究,着力于揭示导致这些过程的因素与机理(图1)。其中,自然地理学侧重于研究物理过程、生物过程、化学过程等自然过程;人文—经济地理学则侧重于研究经济过程、社会过程、文化过程等人文—经济过程。由于依托的科学基础已经深入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内部,因此,这些基础研究在增强地理学的科学性的同时,也与相依托的基础科学交叉越来越深(樊杰,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