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2-1566(2013)03-0511-10 0 引言 由于行业特点和运营特性导致了物流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特征,而相关人士却认为中国物流企业大都并未达到规模经济[1-2]。根据WTO协定,2005年底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开放,面对跨国物流企业的规模优势,国内企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物流企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实物量增速回落,需求急剧减少。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以部分重点企业为例,中铁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从2008年10月开始,前十位客户物流量同比下降30%以上。甚至有的地区出现了大批退出物流行业的现象[3]。这不仅阻碍了物流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在物流市场全面开放、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深入的背景下,保持和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开始包括《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出台,就是为了改善中国物流行业的环境,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营运效率,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4]。因此,对我国物流企业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对于规模经济,国内学者大多关注特定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生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面。所关注的产业以钢铁业和银行业为主,尚没有发现物流行业的研究。 对钢铁业规模效率的研究较多。焦国华等(2007)[5]以57家代表性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DEA模型测算了它们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效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钢铁工业并不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夏绍模,张宗益和杨俊(2009)[6]对我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2005年、2006年的规模效率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年产粗钢200万吨以上的上市公司大多规模有效,结论支持上市钢企通过整体上市、扩大规模,提高规模收益;认为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优先选择。 相当多的学者对银行业的规模效率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王聪和谭政勋(2007)[7]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前沿法SFA模型,分别测算了其在1990-2003年的规模效率和X-利润效率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还考察了产权制度、市场结构与宏观背景对效率水平的作用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变量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影响最大,实证分析还显示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差异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商业银行效率还受到来自市场竞争程度的显著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作用的过程中,产权制度和市场竞争程度之间是互补关系。 袁桂秋和张玲丹(2010)[8]在利用DEA计算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效益基础上,实证分析了2000-2006年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规模效益影响因素,发现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容易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 众多学者对物流业运营效率的研究同样取得很多成果。国外如Hokey(2006)[9]、Shao Wei Lam(2009)等[13]。他们都采用DEA模型,分别考察了美国物流企业的效率和亚太主要机场包括成本效率在内的运营效率问题,基于测算结果又分析了效率的影响因素问题。前者关注的是服务绩效及服务广度,而后者则考察了外部宏观经济与价格因素对效率的影响。 国内如张宝友等(2008)[10]、邓学平等(2008,2009)[11-12]以中国上市物流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技术效率、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等指标的总体平均情况,变化趋势。张宝友等还比较了几大地区上市物流公司效率的大小排序,如珠三角好于长三角,长三角好于环渤海。邓学平则利用2006年55家上市物流公司的财务报表研究了企业规模与效率的关系,认为大企业并没有显著的效率优势,且影响物流企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已做过不少成果,但没有对物流上市企业的规模效率进行系统研究,更没有对影响物流上市企业规模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物流效率方面的文献多是截面数据或时间较短。因此,本文尝试分析物流上市企业规模效率的变化情况与影响因素,以期更加清晰地考察引起我国物流上市企业规模效率高低差异的主要原因,探寻进一步提升我国物流上市企业规模效率的对策。 以下内容将分三个步骤,先基于DEA模型测算1999-2009年中国物流上市企业的规模效率,再通过文献分析和试算关注物流上市企业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分析结论给出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介绍 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优势已经被广泛认可,本文将充分发挥其适合多投入和多产出情况下的规模收益分析、无需建立具体的生产函数、不考虑量纲等较其他规模经济效率计算方法有明显优势的特性,计算物流上市企业的规模效率指标值。 Chames等于1978年提出DEA方法,通过设计一条数据包络曲线,根据各个决策单元与包络曲线的距离评价各个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有效性。BCC模型以及CCR模型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适合于解决“规模报酬变动”与“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的决策单元有效性问题,由于已有研究非常之多,下文只介绍基本原理,不再赘述其详细的思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