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确保公共资金节约、合理、有效使用。”这是李克强总理17日考察审计署时所说的一番话。对于这个生动形象的“火眼金睛”论,众多媒体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不过,在我看来,李总理在这次考察中所表达的另一个观点更有现实意义,即改革红利的释放有赖于审计工作的倒逼机制。 李总理所说的“要以审计倒逼各项制度的完善,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建立不敢贪不能贪的机制”,其观点浓缩起来就是:以审计倒逼改革。 应该承认,在推动政府财务公开方面,审计署这些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审计署前任审计长李金华以审计从严、敢说敢做著称,被公众誉为“铁面审计长”。而审计署在民间获得较高的美誉度,也是从李金华主政时期开始的。李金华调任后,新任审计长刘家义再接再厉,继续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从2008年至今,审计署在监督“三公”经费开支、重大公共建设项目资金运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等方面功劳不小。 简单地看,审计工作的效用是让公共财政尽可能地向民众公开,满足纳税人的知情权,但深入分析下去,可知其效用绝不止此。实践证明,公共财政一旦在阳光下公开、透明地运行,好处至少有三:其一,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有利于建设高效政府;其二,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将无处藏身,从而有利于建设廉洁政府;其三,民众将有机会通过观察公共资金的使用明细来甄别官员是否称职,并有的放矢地为公共事务建言献策,从而有利于公民社会的成长。由此可见,做好审计功莫大焉。这便是以审计倒逼改革的奥妙所在。 但我们也要看到,审计署作为国务院28个组成部门之一,貌似位高权重,而实际上,审计署的财务审计虽然对于级别较低的公共机构有威慑力,但对于同级以及级别在自己之上的公共机构则难以发挥制约作用。此外,谁来审计审计署也是一个问题。凡此种种,必须通过极富智慧、勇气和魄力的高层次制度创新来解决,否则,以审计倒逼改革的冀望,最终难免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