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卡片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不确定性时代的青年生涯发展

      于海琴

       胡婷婷

      不确定性指发生结果尚为不知的所有情形,它是由于人们缺乏信息,或者缺乏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产生的。“流动、徘徊、漂泊”的生活状态,是当前青年生涯发展不确定性特征的集中体现。并且这种不确定性是当前青年发展的常态,而非少数失败青年的特殊遭遇。青年在读书、就业、恋爱等方面经历的尝试、选择、徘徊与游荡的时间格外漫长,发展成本高昂,青年内心承受着控制感被剥夺的重大威胁。当前青年发展的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特殊性,社会转型、规则失范、组织改革和机遇丛生是青年不确定性 生涯发展大面积蔓延的社会根源。此外,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不确定的天然排斥倾向,导致了青年对不确定性生涯发展的回避和适应障碍。提高开放性,接纳不确定时代,培育弹性人格资本,转变成功标准、追求生命控制感,是应对生涯不确定性的有效途径。

      摘自《中国青年研究》(京),2013.5.100~104

      当代都市青年的择偶标准

       ——基于南京万人相亲会的实证分析

      贾志科

       风笑天

      通过对南京万人相亲会上936份会员资料的分析,都市青年所提及的39项择偶标准中,身高、年龄、工作稳定、脾气性格、文化程度、责任心、人品、住房、事业心、孝顺、收入、气质修养、容貌、婚史、户口、生活习惯、身体健康、优先职业等18项因素是南京青年择偶比较看重的。不同性别、出生年份和文化程度的青年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与其择偶标准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性别差异较为明显,这可能与会员资料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也反映了真实情况。一方面,相亲会上接近1︰3的男女比例,经媒体渲染后,不断加剧着都市生活中愈发严重的“剩女”现象;另一方面,在相亲会上,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在择偶时似乎更倾向于提出更多或更高的条件或要求,尤其是1981~1985年出生的、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女性。

      摘自《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保定),2013.2.91~96

      社区青少年的空间体验:教育人类学的视角

      张永

       韩明华

      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从社区青少年的空间叙述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家庭空间和社区空间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质,并且这两种空间之间具有特定的互动模式。在社区青少年的家庭—社区空间互动中,家庭为他们营造了一个保护性空间,而社区呈现的更多是一种敌对关系。换言之,在“社区”和“青少年”之间存在着一簇刻板印象丛:在“社区”眼里,这群“青少年”是“失业”、“待业”或“社会人员”;在这群“青少年”眼里,“社区”是一种陌生的异己力量。“社区”和“青少年”之间相互隔膜,信息不对称。但是,具体的社区意识淡漠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社区发展终极形态,而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社区发展初始状态,从而蕴含着社区发展的广阔空间。社区青少年教育应关注意识培育、青少年参与策略和社区学习情境营造等方面。

      摘自《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武汉),2013.3.26~30

      农村青年婚姻市场层级化的社会学分析

      栗志强

      当前农村青年婚姻市场上,以“家庭地理位置”和“家庭经济条件”为分层标准,农村男青年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的男青年在婚姻市场上有着不同的处境:较高层级的男青年拥有较大的择偶主动权,中层的男青年也基本能够进入婚姻,较低层级的男青年择偶困难,成为大龄未婚男青年的风险较大。因此,形成不同层级的原因是性别比失衡使得农民经济上的分化在婚姻市场上凸显出来,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农民择偶观念理性化,打工潮加剧了农村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农村青年婚姻市场的层级化现象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不良社会后果:首先,可能加剧农村社会人口素质的两级分化;其次,由农村青年婚姻市场的层级化造成的青壮年外流对欠发达农村的养老提出了挑战;再次,容易带来诸多社会隐患,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摘自《当代青年研究》(沪),2013.3.63~6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