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工作视阈下的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左红梅,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左红梅(1975-),女,江苏海安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工作研究。

原文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内容提要:

群众工作能力是大学生的“第一能力”。提升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群众工作意识较薄弱,对群众工作经历含糊不清,群众工作能力明显不平衡。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大学生特点,从舆论引航、思想意识构建、举措实施等三个层面,建立大学生群众工作培育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3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5.5;D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606(2013)02-0082-0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这寄托了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栋梁,注重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对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释义

      正确理解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首先必须厘清群众、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能力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群众有广义、狭义的不同解释,广义是指人民或人民大众;狭义是指未加入党团组织的人,是干部与群众的区别;本文所指的群众是广义的,包括所有大学生在内的人民大众。[1]大学生群众工作,指在高校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下,学生骨干积极为广大学生提供服务、化解矛盾、解决困难、联络感情、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各种行为和工作范畴,同时,也包括普通大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助行为以及大学生在其他群众中开展的有益工作。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包括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能力,调动群众积极性的能力,宣传和教育群众的能力,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等,通俗地说,群众工作能力就是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不仅有助于和谐校园建设,而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服务社会大众的能力。

      二、群众工作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内在联系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社会普遍认可的大学生能力素质通常包括:较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较宽的知识视野,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受挫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显而易见,群众工作能力尚未成为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显性要素。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与上述各种能力素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表述为:其他能力既是群众工作能力的基础,也是群众工作能力的应有之意;群众工作能力几乎包含了大学生常见能力素质的全部内涵,是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最高境界,可视为大学生的“第一能力”。[2]

      三、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在理论研究界,关于“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与水平”的话题颇受关注,围绕“提升大学生党员群众工作能力与水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见诸报端,而针对“提升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报道尚无迹可寻。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群众工作和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相关知识和能力缺乏储备。

      为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于群众工作的认识及其群众工作能力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扬州某综合性大学的大一至大四本科生,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7份,回收率为96.3%;实际有效答卷为334份,有效率为95.4%。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现状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大学生的群众工作意识较薄弱

      长期以来,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做好群众工作是我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但是当前大学生的群众工作意识普遍较薄弱。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虽然很多,但是尚无群众工作能力方面的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错误地认为,群众工作是党、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抽样调查中,75.1%的大学生选择了“群众工作与我无关”,63.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中的群众工作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党员们的事”,58.8%的大学生表示“我对群众工作不感兴趣”,34.7%的大学生认为“工作后,走上领导岗位再学做群众工作也不迟”。以上分析可见,多数大学生认为群众工作与自己无关,群众工作属于他人或未来。

      2.大学生对群众工作经历含糊不清

      65.9%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做过群众工作的经历”,22.8%认为“对群众工作的具体范围不太清楚,所以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做过群众工作”,6.7%认为“自己有过群众工作经历”。对大学生而言,不清楚“群众工作具体指什么”,自然对自己有无群众工作经历含糊不清。事实上,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具有群众工作经历的,只是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而已。

      3.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明显不平衡

      根据群众工作能力高低,大学生群体可分为两个阵营:学生骨干、党员,以及普通大学生。与“马太效应”揭示的规律如出一辙,前者在大学校园里协助老师扮演管理、服务和监督者的职能,积极开展着群众工作,明显提升能力;相反,后者群众工作锻炼机会少,能力提升不明显。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三点:一是我国党和政府以及高校对提升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的认识明显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二是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和手段的义务教育,使学生在接触群众、培养群众感情、参与群众工作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三是高校共青团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群众工作方面,还需要有效措施的进一步跟进。

      四、提高大学生群众工作能力的紧迫性

      1.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