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技术创新文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智华(1973-),男,江西上饶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湛江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刘群慧(1973-),女,湖北天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组织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湛江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原文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内容提要: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界定技术创新文化定义,明确技术创新文化内涵分析框架:技术创新观念文化、技术创新制度文化和技术创新行为文化;应用此框架深入分析日本技术创新文化内涵,日本目前正在发生的技术创新文化变革;提出日本的集团主义、综合创造、政府引导、大企业为中心的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文化内涵支持了日本的渐进式技术创新,以及日本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技术创新文化变革。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7 期

字号:

      1 技术创新文化概念和内涵

      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创新文化定义[1]。在水常青、许庆瑞的创新文化定义基础上,我们给技术创新文化定义如下:技术创新文化就是指能够激发和促进技术创新思想和行为产生,有利于技术创新实施的一种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相统一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制度等[1]。

      在创新文化的内涵上,有二分说、三分说、四分说等多种不同的看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林慧岳等提出的分析框架[2],从非物质文化的角度对日本技术创新文化进行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的分析。技术创新观念文化主要指技术创新主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及他们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实施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精神观念。技术创新制度文化是指一整套已经确立并得到公认的技术创新规范体系,它约束或激励技术创新行为沿着一定的路径进行,具体包括高效技术创新所需的组织形式、领导体制、网络结构、政策、法律和伦理规范等。技术创新行动文化是创新者在观念文化的指引下和在制度文化约束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创新活动。观念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是观念文化的外化和体现,行动文化是行动者的价值实现活动。

      2 日本技术创新文化内涵分析

      2.1 日本技术创新观念文化

      2.1.1 集团主义——日本技术创新文化的基础。日本集团主义是由日本民族在长期的集体协作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集团意识发展而来的[3]。日本集团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特征:(1)坚持家族主义传统。日本民族对自己所属的各个集团具有强烈的依附意识,视它们为自己的“家”,爱“家”的观念在日本根深蒂固:爱家乡、爱母校、爱企业、爱国家。与中国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家文化不同,日本的家文化是建立在学缘、业缘、地缘等非血缘基础上的。在所谓的各种各样的“家”的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关系,要求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但是这种等级的核心并不是家长式的独断,家族的家长一般在全体成员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作出最终决策,并且他们注重采取各种制度和措施来满足家庭成员各方面的工作和生活需求,使成员感受到一种家庭式的温情。在家庭式温情的感染下,家庭成员也会为了“家”的利益全力以赴。日本企业内普遍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内工会制度”造就了员工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家族意识,员工承担的责任往往超过公司的规定,一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被称为“只会工作的蜜蜂”。(2)日本集团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忠”和“和”[3]。“忠”是日本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员工对企业有感恩报恩、从一而终的感情,并且这种忠诚并不意味着被动的恭敬和献身,而是积极主动工作并创造出良好业绩的表现[4]。企业则具有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理念,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企业绝不会为了自身私利而忽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日本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与政府对企业的鼎力支持是相联系的,在企业力所不及的地方国家力量就会出现,国家也会在指导、协调企业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日本企业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也使企业间并不是纯粹的竞争关系,在影响日本国家利益的关头,不同企业间常常能够密切合作。日本民族还因团队主义精神(也称“和”的哲学)著称于世,正是靠这种全体国民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另一方面,企业在管理中也充分发挥团队主义精神,如实行集体决策,上下经过多次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直至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才最终拍板;在企业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在采取各种福利措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温暖的同时,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在企业内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人事管理以整体效率为出发点,实施着眼于团体而不是个人的激励制度[5]。

      深受日本集团主义的影响,日本的技术创新也表现出鲜明的集团主义特征。在企业外部,企业与政府、大学、供应商、金融机构、其他企业等相关单位密切协作,获得技术创新相关资源。在企业内部,来自各部门的人员团结合作,共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技术创新难题,以橄榄球赛步步挤压推进的、研究开发各阶段相互交叠的方式朝着共同的技术创新目标前进,这恰和西方的更个人化和脆弱的接力棒各人跑一段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6]。日本集团主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工作轮换制度,形成了日本员工的强烈的大局意识和丰富的跨专业知识技能,使得日本企业和它的西方竞争对手相比有更强的在企业内部快速分享和调动人员和资源的能力。在日本企业内部,内部的一致性和合作似乎比竞争重要。当几个不同小组针对同一应用成功开发出不同技术时,采取各个小组互相对垒的方式,以事实为根据,由各个小组共同选定最佳技术。日本人在技术创新中全力专注于永不休止进步,这要归功于日本人将自身与公司命运连成一体,因而全力开创未来的精神[7]。

      2.1.2 “综合即创造”哲学——日本技术创新文化的精髓。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以及日本地处边缘文明地带而背负异域文明的压力造就了日本人深重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所以日本人特别注重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并对它们进行改造使之适合本国特点,将“综合即创造”的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日本人擅长从国外引进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据统计,到1970年,日本仅用15年时间就取得了欧美国家花了50年时间、投资1 800亿~2 000亿美元所获得的科研开发成果。从1950-1975年,日本在25年时间里共签订了引进技术合同共35404个,支付了57.8亿美元,日本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更注重消化吸收,引进费和消化吸收费的比例为1∶5~1∶7。正是得益于这种消化吸收的技术创新模式,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43个主要技术领域,日本的水平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8]。日本公司的大多数技术创新工作并不是从室内研究开始,而是从利用其强大的技术搜索网络在全球搜索已有的技术开始,然后将已有的技术融合进新产品,结合成新的混合杂交技术,这种技术融合的做法在日本很普遍。

      2.2 日本技术创新制度文化

      2.2.1 大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网络。大企业是日本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2005年日本大企业研发开支占日本研发总开支的75%左右。日本大企业联接企业外部的政府、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以及企业内部的部门和个人等创新主体,形成了大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日本大企业正是从这种技术创新外部网络获取技术发明,而在技术创新的内部网络里,在研发、生产、市场各个环节之间密切协作,实现了技术创新的高效率。日本大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网络使得日本大公司能够减少对企业内部原始独创性技术开发活动的依靠,而从外部谋求技术发明创造,把企业内部的科研工作集中于技术的商业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