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历史转折时期。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步步深入,时代精神日益丰富多彩。然而,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却在这个伟大的时刻陷入了“困境”。翻阅学术杂志的哲学栏目,人们不时地感叹“哲学的贫困”;有感于经济学到处受欢迎的气氛,有人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但不会导致哲学的“贫困”,反而促进了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创,哲学也从中世纪神学的禁锢下解放出来,把自己的理论视野由神道转向人道和由天国转向人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以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为发端,到英国的经验论和法国的唯理论,再到德国的古典哲学,一个又一个哲学家交替登台,一种又一种哲学理论相继问世,最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世,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所以,所谓的哲学“贫困”,在本质上只是哲学家的“贫困”。哲学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从自身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反思开始。 (一)从新旧哲学的根本特点看,必须把“思想的闪电”射入“人民园地”,坚持哲学的人民性。 马克思在谈到自己创立的新哲学与旧哲学区别的根本特点时,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1]。这就是说,旧哲学作为“解释世界”的哲学,其唯物主义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其唯心主义却又抽象地发展了主观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再加上它们在历史观上的英雄史观,决定了它们都把哲学看作是思想家书斋中解释世界的专利和精神贵族的特权,反对哲学的人民性。例如,黑格尔就把哲学比作“密纳发的猫头鹰”,认为它要等到现实过程结束之后的黄昏才能起飞,哲学家只是事后才登场,广大群众则是绝对精神创造历史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哲学,从物质生产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出发,坚持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的基本原则,因而必然强调哲学的人民性。为此马克思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比作是报晓“人类解放”的“高卢雄鸡”,无产阶级必须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则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恩格斯在谈到哲学与近代德国社会发展的关系时,深刻地指出:当整个社会沉溺于肤浅的务实、弥漫着一种庸俗的追求金钱和地位的时候,德国工人阶级却可贵地保存了严肃的纯正的理论兴趣,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人。列宁后来则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把哲学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民。 所以,我们今天走出哲学“贫困”误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坚持哲学的人民性,让“思想的闪电”射入“人民园地”,进而在这一过程中,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的新鲜经验,检验已经创立的理论,使之永葆青春;而不能如旧哲学那样,把哲学关在书斋中,把它看作是哲学家的专利而脱离人民大众,从而丧失生命的活力,成为一种无用之物。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哲学的人民性。毛泽东强调必须“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坚持人民性的典范,他所阐述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价值论等一系列思想都在这方面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二)从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上看,必须走出从理论到理论的的逻辑推演思路,坚持哲学的现实性。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他在作出这一著名判断之后,立即提醒读者,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因为“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1]。所以,必须坚持“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的辩证统一,使之“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2]。 然而,哲学的现实性是有其特定的内涵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一个思辨的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否认它的巨大的理论价值,因为在他们看来,黑格尔的哲学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和现实性。这种现实性用黑格尔的话讲,哲学“是在思维中被把握住的它的时代”,他把哲学研究视为“时代的使命和工作”。马克思恩格斯都从黑格尔哲学“迂腐晦涩”、“笨拙枯燥”的行文背后看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 从总体上看,哲学的现实性包括以下的内涵。 第一,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它必须辅捉时代基本矛盾所表现出来的重大问题,对之加以总结和概括。因而不同的时代,哲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不同,形成的哲学也不同。因为这些问题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因为它们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 第二,哲学是时代的号角,它必须为时代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历史上看,哲学的变革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三,哲学是时代的反映,它必须根据时代的新发展反思自己已经创立的理论。这具体表现在:(1)根据实践的新发展,检验哲学理论,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扬弃。(2)重新梳理哲学史,因为时代的发展会使后人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获得一种新的眼光,进而从中看出新的内容。(3)突出已经创立的哲学理论中长期被忽视而又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方面,以致使人仿佛有发现新大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