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进步与效率

作 者:
郭湛 

作者简介:
郭湛,1945年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摘要] 在人类认识发展中存在着效率因素和非效率因素,追求效率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效率对于认识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即效率作为认识目标的导引作用、效率提供认识条件的基础作用和认识本身的效率对认识发展的直接作用。认识的效率是衡量认识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提出认识进步的效率尺度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认识过程与结果、投入与产出、付出与获得、代价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认识 效率 进步 增长 因素

      在人类认识发展中存在着效率因素和非效率因素,追求效率是认识发展的一个直接动因。衡量人类认识进步的尺度之一就是认识的效率,认识的进步内在地包含着认识效率的提高。在当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强化了人的认识工具系统,开辟了提高人类认识效率的广阔前景。

      一、认识中的效率因素与非效率因素

      认识中有各种因素参与并相互作用,就其是否具有效率意义而言,可区分为效率因素与非效率因素。所谓效率因素是指其增减导致效率变化的因素,而非效率因素则是其增减不导致效率变化的因素。这实际上是认识中具有有效性与不具有有效性的两类因素的区别。鲁迅在讲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①]文章中“可有可无”的成分即无效成分,无疑应当删掉。去掉非效率因素,同时也就强化了效率因素。虽然写完后再读两遍,区分文章中有效与无效成分,对无效成分加以删除,增加了写作过程的投入,却获得了更为精粹和隽永的作品。经过认真修改的文章在质上提高的幅度,远远高于追加投入的活动量,其效率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必须首先区分认识活动中效率与非效率两类因素,这样才能通过认识主体的自觉努力保持或提高认识效率。某一认识只要包含有效成分,在整体上就可能是有效的,尽管它同时会存在无效成分。如果认识仅仅有效即可,无须再改进、优化,它就不会再向前发展,人类认识至今还可能停留在原始思维水平上。事实上,人们并不满足于认识在整体上有效,还要力求使认识中每个部分都有效,即增强其效率因素,减少非效率因素。在有效的前提下存在的思维,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于提高有效性之程度。

      以辩证的观点看待认识活动中的效率与非效率因素,不能不注意到二者关系的复杂性。对于这种复杂性,可从几个侧面来透视。

      第一,非直接的效率因素可能是间接的效率因素,直接的效率因素可能是间接的非效率因素。认识中某种因素的加入,就其直接作用而言,可能不具有效率意义,似乎是可有可无的成分,但在认识的深化中又可能逐渐显示其作用而具有效率的意义。相反,有些因素就其直接意义而言是效率因素,但其间接结果却可能是非效率的。在人们的动机和效果之间,常常存在着不一致之处:不以效率为直接目的的认识因素不一定是非效率因素,而以效率为直接目的的因素也不一定是效率因素。

      第二,短期认识中的非效率因素可能是长期认识中的效率因素,短期认识中的效率因素可能是长期认识中的非效率因素。这是上述第一种情况在时间中的表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某种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效用是在时间持续中展开的过程。有的因素开始时未起作用而后来才显现其作用,有的因素开始时起作用而后来这种作用渐渐丧失,也可能在其他因素制约下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只注意眼前的需要,追求“立竿见影”,固然会获得短期认识的效率,却可能无助于长期认识效率的提高或稳定。特定认识因素的有效性不是永恒的,对此应当在其与时间的关系中加以把握。

      第三,小范围认识中的非效率因素可能是大范围认识中的效率因素,小范围认识中的效率因素也可能是大范围认识中的非效率因素。这是前述第一种情况在空间中的表现。人的认识有其空间范围,它是由认识主体的思维空间和认识客体的实在空间来确定的;在运用中介手段的认识活动中,它还受到人所使用的认识工具的制约。一定的认识因素总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在小范围内不起作用的认识因素,有可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起作用;反之,在小范围内起作用的认识因素,在较大范围内也可能减弱乃至失去作用。

      综上所述,在人的认识中,效率因素与非效率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可变的。随着认识活动的展开,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认识中的效率因素和非效率因素可能向自己的相反方面转化。因此,在区分认识中的效率因素与非效率因素时,应全面、长远、整体地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狭隘和短视的做法。

      二、作为认识发展动因的效率

      人类认识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其中效率无疑是一个重要动因。效率对于认识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从效率作为认识目标的导引作用、效率提供认识条件的基础作用和认识本身的效率对认识发展的直接作用等几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人类追求活动效率的内在要求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因为认识的扩展和深化有助于人活动效率的提高。认识因其提高了人活动的效率而产生和逐步完善,由于人类自觉地努力提高活动效率,才不断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追求活动效率的提高作为内在的动因,极大地调动了人们认识的积极性,使之突飞猛进。

      战国末年的韩非曾明确指出:“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②]这种道理是靠对事物的认识得到的,依照事物的道理行事,就能成功,即意味着活动的有效性。他认为,人之言行的目的在于“功用”,若“不以功用为之的彀,言虽至察,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说也”[③]。功用即其有效性,功用之大小即其效率的高低。知事物之道理,缘道理以从事,就能获得应有的功用。在这里,人的活动借助环境、工具之利而取得的效率,被简明扼要地表述为“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④]。人活动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是人自己努力的功绩,首先是人对事物道理有所认识的结果。人们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自然不能不致力于认识之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古代社会在政治思想、军事理论、产业技能、医药知识等方面表现出的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无不与其有利于提高人类活动效率有关,以至可以说追求活动效率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内在动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