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次真理问题讨论会述要

作 者:
肖石 

作者简介:
肖石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100732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安徽省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安徽大学哲学系和黄山区委等十多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第四次真理问题讨论会”,于4月28日至5月4日在黄山市召开。与会代表50多人,会议就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创立与发展、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全面性、现代科学的综合发展与真理观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认真地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两个问题作一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创立与发展

      与会同志认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根本目的是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和实现真理;但是人的这一活动过程是受一定的真理观制约并以其为前提的。没有正确的真理观,就不可能有真理的认识和实践真理的活动。因此,树立正确的真理观对于人的认识和实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对于一个政党讲,真理观是否正确也是其理论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开展真理观的研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后者已奠定了主客观统一关系的真理观,但在各位哲学家那里的思想表现是不一样的。康德和费希特是以人自我来构成主客观关系;黑格尔是以外在精神统一主客观关系,并在真理观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中统一主客观关系,但仅限于自然观,其实质是人本主义的真理观。然而不管怎样,主客观统一关系的框架在德国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中已基本形成,它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创立影响很大。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产生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之必然。

      真理观的发展,人们对真理的把握,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历史时代的课题。有的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创立与发展中出现的三种形态,都是与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课题紧密相联的。第一个历史课题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其主要任务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建立了新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产生了崭新的真理观。第二个历史课题是面临如何认识帝国主义,达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列宁对时代的任务做出了回答,领导无产阶级在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真理征服世界的重大表现。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第三个历史课题是如何在落后的中国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他对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和回答,但也出现了失误。邓小平在新形势下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观,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有的同志还提出,在真理观研究中,应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西方科学真理观作些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高明的,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础上,对认识的客观性、认识的可能性、认识的辩证法、认识的实践标准等真理观的一些根本问题做了科学地回答。而西方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哲学相结合的西方科学真理观在这些根本问题上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而在真理观上陷入了相对主义。当然,它们的理论中也有合理的因素。在这种比较研究中,我们更可以认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科学性,也可以从西方科学真理观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关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大家认为,人们之所以追求真理,为实现真理而奋斗,就因为真理有价值。真理是为价值服务的,价值又推动真理的发展,人总是为创造新价值而发现和发展真理。因此对真理和价值关系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但在讨论中,对两者关系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有的同志认为,真理首先是真实的,但决不是纯客观的,其内容取舍不能不受主观感受的影响。就是说,真理的追求与获得,必须经过主观感受性,有主观评价的介入,才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它不止于“事实判断”,而进一步成为“价值判断”。真善美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而真为价值判断之首,它是善和美的基础。主观感受性规定了真理的导向,导致了纯客观的超越,完成了价值升华。真理的实现还有赖于意志的激发性,经过价值目的的中介环节,以实践的行动来完成。

      有的同志提出,实践向认识飞跃,获得了真理性认识;认识向实践飞跃,是观念形态的真理性认识的价值以物化形式得以实现,在实践结果中变成现实的、物质的价值。一般说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价值的要求必定与真理的内在规定性相一致,而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一致的价值要求本身就包含着普遍性的真理因素。因此,真理本身具有价值意义。但不能把真理和价值融合同一,而忽视二者对立的一面;不能把价值简单地还原为事实,也不能以为事实判断可以导出价值判断,抹煞了真理性判断和价值性判断的区别,混淆了真理与价值的界限。

      还有的同志认为,真理有价值,这是共识的。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具体地分析。例如,其一,关于事实判断、事实真理与价值判断、价值真理的认识先后问题。一般认为,人总是先有事实判断和认识,进而达到价值判断和认识。但从人的认识发生看,人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本性出发,在实践经验中首先获得的是价值认识,如哪种东西能食用,哪种东西能遮体御寒、哪些东西对自己有用等等。像我国世代传下来的中医学,是人们在实践经验中获得的极丰富的价值认识,但至今在这一宝库中的许多方面还完全没有“事实认识”。其二,事实判断同时就是价值判断的问题。这在人们的认识中是大量存在着的。尤其是对社会领域的认识,由于常常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所以很多认识往往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无疑就是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理论。其三,真理是完整的,如何理解?是否可以包括如下的意思:任何事实判断如不转化为价值判断,那它对人是无意义的;任何事实的真理性认识如不转化为实践观念、达到价值认识,就不能见之于实践、达到真理的实现,也不能达到真理的实践确证。从这种意义上说,一个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既包括事实的真理性认识,又包括价值的真理性认识,即一个完整的真理,应是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