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对与绝对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西方古代近代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阐述了相对与绝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中,运用和发展了这一理论。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理论。 【关键词】相对、绝对、共性、个性、辩证法 相对与绝对的问题,被毛泽东称为“辩证法的精髓”,这一问题历来受到哲学家们的重视,认真研究相对与绝对理论的发展,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正确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理论,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 在欧洲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古希腊最早出现的米利都学派,其创始人泰勒士最早提出了相对和绝对的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水产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水永远流动不会静止,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永恒运动的水产生的。泰勒士显然提出了运动的绝对性问题。 被列宁誉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可以被看做是最早的明确地探讨过相对和绝对关系的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的始基不是泰勒士的水,而是火,断言火富于灵活性、易变性,它是万物的本原和始基,一切从火产生,一切又复归于火。在他看来,一切都在永恒的变化,僵死不动的东西而是没有的。他用稀散和浓聚来描述事物的生灭变化。赫拉克利特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并把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看做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但是,他看不到事物上升的运动是绝对的,而倒退是暂时的相对的,反而把相对夸大为绝对,使他的发展观具有循环论的色彩。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片面夸大运动的绝对性,根本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成为一个只承认绝对,否认相对的绝对主义者。 柏拉图在继承巴门尼德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柏拉图认为,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脱离个别事物而存在,理念是真实的客观的,个别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是不真实的。如房子的理念是客观的真实的,先于具体的房子而存在,而具体的房子是理念的影子,是不断变化的,是不真实的。柏拉图夸大了理念的真实性,否定了具体事物的真实性,也就是夸大了一般,否定了个别,夸大了绝对,否定了相对,歪曲了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他公开批评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指出理念论的根本错误在于把理念(一般)看成是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实际上,一般的东西既不能在个别事物之外,也不能在个别事物之先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具体的个别的房子,不可能在个别的具体的房子之外,还有一个一般的房子。亚里士多德否定一般脱离个别而存在,肯定了一般不在个别之外,不能脱离个别而存在,一般就存在于个别之中,从而也就肯定了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既不存在脱离开个别的一般,也不存在脱离相对的绝对。亚里士多德同他的前人相比,对相对与绝对关系的探讨显然前进了一大步。 亚里士多德在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时,提出了自己的形式与质料说。但是,亚里士多德在形式与质料的问题上,没有把辩证法的观点坚持到底。他认为,形式与质料的区别是相对的,例如,对于泥土来说,砖瓦是形式,而对于房屋来说,砖瓦又是质料,高一级的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形式,低一级事物是高一级事物的质料,这样推下去,总有一个开头和结尾,于是便推出一个完全没有形式的质料,即纯质料,和一个没有任何质料的形式即纯形式,而纯形式无论在现实还是在时间上都先于质料而存在,它是宇宙的推动者。亚里士多德这样一来,就把形式与质料、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割裂来,陷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针对他的错误,列宁指出:“这个人就是弄不清一般和个别、概念和感觉、本质和现象等等的辩证法。”[①]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出现过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唯名论认为,个别事物是真实的,一般不过是一个名字。唯实论则认为,一般是真实的,它先于个别而存在,个别事物是不真实的。唯名论和唯实论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上,都是夸大一方,否定另一方,把二者割裂和对立起来。 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们,注重点是认识论问题,他们围绕着认识的来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分成了两大派即经验论和唯理认,前者主张认识来源经验,后者则主张认识来自于理性。英国的经验论创始人培根断言,一切知识都应当求之于感官:洛克也断言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导源于经验。”[②]法国的霍尔巴赫主张“只有通过感官,事物才为我们所认识。”[③]“人的一切观念、概念、存在和思维方式都是获得的。[④]”在经验论者看来,经验是实在可靠的,它是一切知识来源。但是,经验论过分夸大了感性认识的意义和作用,贬低理性认识的意义和作用,甚至否认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质的差别,将理性认识归结为感性认识。如霍布斯和洛克都把理性思维的作用看做是对感觉观念加减分合,霍尔巴赫把理性认识看成是对感觉经验的结合与分解。经验论实际上是夸大个别,否定或贬低一般,强调相对,否定或贬低绝对,都不能正确处理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 唯理论与经验论相反,它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而否定经验的实在性。笛卡尔认为,感觉经验是骗人的,只有理性提供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他说:“各种感官有时是会犯错误的,因而要过分依赖曾经欺骗过我们的事物,也是很鲁莽的。”[⑤]斯宾诺莎认为,经验只能提供泛泛的知识,是不可靠的,只有理性直观提供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唯理论否认经验的实在性,就是否定了个别的实在性,就是否定了相对,它同经验论一样,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