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80后的农村女孩,从没有上过幼儿园,我所接受的较为正式的学前教育是从学前班开始的。学前班不像小学那样正式地讲授书本上的知识,甚至没有任何课本。我也不太了解什么是学习,什么是上课。因为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所以我非常喜欢上学。一年以后,我稀里糊涂地结束了学前班生涯,顺其自然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小学生活比学前班艰难多了。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是个男老师,他个子很高,经常穿着一双锃亮的皮鞋。他讲的内容我几乎完全听不懂,当他提问时,如果我答不出,他就会拍一下我的脑袋作为惩罚,致使我一上数学课就开始担心老师会不会提问我,也因此不爱上数学课了。为了保护我的脑袋,我想了个“好”办法,就是不管天气冷热,我都戴上头巾去上学。但是头巾护得到头,护不到脚,后来老师的惩罚从拍脑袋转到踢屁股,我就再也不想去上学了。每天一看见他的那双皮鞋,就觉得胆战心惊。以至于一到上学时间我就装肚子疼,想骗过父母可以在家待一天,可是这个办法常常不管用,爸爸还是会强迫我去学校。我只好到学校后再向班主任请病假回家,甚至不请假,而是在上学的路上一直玩到爸爸妈妈出去工作的时候,我再偷偷地返回家里。有一次逃学被爸爸发现,他狠狠地打了我一顿,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逃学了。但是这些都无法减轻我对数学老师的恐惧和对数学的厌恶,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 后来我们学校新来了一位刚毕业的温柔漂亮的女大学生,并被安排到我们班来教数学。她对学生总是很亲切,让我对数学的恐惧减少了很多;爸爸又利用一个暑假亲自在家帮我补课,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有所进步。但是我在内心深处依然缺乏自信,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我觉得谁都看不起我,下课时也不敢和其他同学一起去玩。自从上了高中,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所转变,他们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是我也从来都没有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曾经也很想改变自己,但是却难以克服那种紧张。我现在已经是一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了,但是我发现自己仍然害怕老师提问。也许是童年的挨打经历或多或少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在面对老师时我就不由自主地紧张,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思维也有些混乱。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样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父母。在这样的学校和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在成年后多次反思童年时期老师和父母严厉的惩罚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我?虽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体罚现象在学校里已经变得越来越少,家长很少会打骂孩子,但是各种形式的惩罚依然广泛存在着,长辈们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总是会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或老师的要求,或者违背了他们的意愿时,很多家庭或学校还是会希望能够通过惩罚来让孩子好好学习,出人头地。 在我从事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之后,我渐渐了解,一定程度上的惩罚对于塑造儿童的行为确实是有效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很多孩子长大以后能理解父母或老师的惩罚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未必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是如果过度使用惩罚手段,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消极后果。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很难成为一个自信的、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人。 过度惩罚抑制儿童内在动机的发展。所谓内在动机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趋动的,它是人类最持久和最有效的动机。具有内在动机的人,是一个真正自主的人。当人们受到内在动机趋动而从事某种活动时,他们是为了享受活动过程本身,而不是为了外部奖励或逃避惩罚。内在动机可以来源于儿童的好奇心或者对事物的控制感或达成目标时的成功体验。在惩罚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学习或做事常常只是为了逃避惩罚,很难真正地去热爱它,发现和享受学习和探索过程的快乐。他们觉得学习是为父母和老师,即使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他们体验到的快乐只是不再受到惩罚,对成功的快乐体验反而变得淡薄了。对避免惩罚的关注,对失败或成功可能带来的人际关系变化的关注消耗了他们的注意资源,他们在这种心境之下,更容易忽视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体验。 过度惩罚抑制儿童的创造性思维,降低自我价值感。在惩罚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常常为“我的想法会不会受到他人的批评或耻笑”这种思想所困扰。这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发展,他们不但不敢求新求异,而且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可能不符合社会期望,就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在内心深处常常会因为自己没有满足父母的期望而感觉到愧疚,这些都会减弱他们自我发展的力量。特别是一旦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没有能够获得成功时,他们就会预料自己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从而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有情绪的低潮,感到极大的压力,甚至影响心理健康。一个孩子,甚至在他们长大以后,在内心深处依然渴望得到父母或老师等重要他人的认可。他人的认可是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来源。 过度惩罚可能让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说谎常被父母和老师认为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是不被社会道德所接纳的。孩子的撒谎行为不是固有的,他们为了迎合家长或教师而去揣测大人的心思,观察家长和教师的脸色和行为去做事,并以家长或老师的标准去评价自己的行为。一旦评估的结果是自己的行为不能被家长或者教师所接受,自己可能会面临惩罚时,就会想方设法用谎言来保护自己。我最初向爸爸妈妈撒谎,就是从隐瞒为什么上学要裹头巾的真正原因时开始的。因为平时与爸爸妈妈之间的交流很少,也害怕爸爸,我想如果当初我老实地说出是因为怕挨老师打才这样做,他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他们认为不爱学习或者淘气的孩子就是应该挨打呀,说不定因为知道了我在学校表现不好,再打我一顿。与其说实话倒还不如撒谎,发展到后来就越来越严重,并发展到逃课了。我当时只是很想找到一个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很天真地以为逃课就可以解决问题。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说谎,却忽视了孩子为什么不肯说真话,因为说真话意味着受惩罚,更何况是没有力量去对抗父母和老师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