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改善家长和青春期孩子关系的家教方式

作 者:
子路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王女士说:“女儿上小学时很懂事,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可自从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嫌我烦。我为她做了这么多,她怎么就不领情呢?”

      张先生说:“儿子13岁了,上学期还是个听话的孩子,这学期就不行了,学习成绩急遽下降,作业也不好好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真的没招了。”

      这是前来向我求助的两位家长的困惑,他们最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变得不听话了?

      我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给他们带来行为的改变。孩子小的时候懵懵懂懂,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对于父母的话是照单全收。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开始用自己的大脑去审视自我、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他渴望独立和自由,希望家长把他当大人看待,给予尊重和平等。

      然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还停留在孩子的少儿期,依然沿用以前的方式,如说教、唠叨、命令等。正是因为家长用不变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去应对变化中的孩子,才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引发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

      其实,好的教育是让自己的教育方式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自己的教育方式。因此,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以适应成长中的孩子,要改善亲子关系以缓和亲子间的冲突。

      那么,家长该做到哪些改变呢?

      1.变说教为身教

      生活中,家长总担心孩子小,不明事理,所以反复给孩子灌输大道理。但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其实,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家长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说给孩子听。比如,家长整天没有节制地玩电脑游戏,却要求孩子控制玩游戏的时间,要他专心学习,孩子当然不服气,他会反驳说:“你都天天打游戏,我为什么不能打?”所以,家长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多做,要给青春期的孩子树立榜样。

      2.变命令为商量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对孩子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如“该睡觉了,听到没有!”“去收拾你的房间!”“关掉电视,做作业去!”由于孩子年龄小,处于弱势,没有拒绝的权利和抗拒的能力,只好听命于家长。但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惧怕家长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他们或阳奉阴违地敷衍对付,或公开反抗,跟家长对着干。这时,家长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效果就不一样了。如“你看这么晚了,你是不是该睡觉了。”“你能不能把房间收拾一下?”“我们关掉电视,去做作业怎么样?”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不听,则可以用选择性的语句,如要求孩子九点半上床,可以说:“你是九点一刻睡呢,还是九点半睡?”如果孩子贪玩儿,那一定会选择后者。家长就可以接着说:“好的,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你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相信你九点半一到就会立即去睡觉。”这样的话比没有商量和选择余地的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变否定为肯定

      家长总是无意中否定孩子,如“你真够笨的,连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做。”“又去打架了,老师都告到家里来了!”“又撒谎,为什么总骗我?”这样的负面标签会让青春期的孩子感到自己不够好,最终会将家长的否定变成自我否定,并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孩子会认为“反正我不好,我就‘不好’给你看,看你怎么办!”其实,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缺点,但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家长要放过孩子不好的一面,抓住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如发现孩子懂事了,家长要加以肯定,跟孩子说:“你越来越懂事了。”孩子五次考试中只有一次考得好,那么就针对这次考试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看到希望。这样,孩子会在家长不断的肯定、表扬、欣赏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4.变唠叨为关爱

      恐怕没有哪个家长不对孩子唠叨,有的是无意识的唠叨,有的是明知叨唠不好又控制不住,这种习惯性的叨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给淹没了。这时,家长如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到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让孩子重温那个时候的父爱、母爱,那么,这种无条件的爱足可以软化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如要交给孩子一个任务时,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信任;孩子有了好的行为习惯时,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投去自豪的眼神;孩子刚到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睡觉前给孩子一个吻,道一声“晚安”,表示一天的告别。

      5.变管制为放手

      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所以需要严厉管制,不管就会没规矩,比如,管孩子的学习,陪孩子做作业;管孩子的生活,替孩子做任何事情。殊不知,这样的管制,会让孩子失去责任感,把自己的成长交给家长。同样,这样的管制也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不强,家长一旦不管,孩子便如脱了缰的野马,无所适从。家长也容易走进这样一个误区:“我一旦不管,孩子会变得更糟糕!”进而对孩子管得更紧,这样恶性循环,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自由。为了挣脱束缚,寻求自我空间,孩子就会和家长对抗。所以,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要适时放手,要教会孩子为自己负责,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6.变主角为配角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指挥”着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忙前忙后,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应该移身幕后,让孩子自己做主。这个角色的转变非常重要,这可以给予孩子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