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成绩中上等,我个人完全可以接受,因为她学得开心,也还有余力。可是她的老师总是要我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在家多做题什么的。我想跟老师交流一下我的真实想法,又怕老师不认同,反而对孩子不上心了。应该如何处理? 蔡建新: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文化课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内完成的,家庭教育是辅助性的。家长不是教育专家,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主要承担对孩子生活上抚育和学习上支持的责任。可是,有部分老师希望家长充当教师的角色,要求家长指导检查家庭作业,把学校教育延伸到了家庭。这实际上把家长的角色搞乱了,很容易造成孩子厌学。这位家长没有简单地迎合老师的要求充当家庭教师,而是客观分析了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以欣赏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一位很称职的家长。 自从孩子入学开始,教育的主导权就转移到学校和老师那里了。如果家长还过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尤其是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他们很不情愿,会想出各种理由逃避,亲子之间的矛盾就会随之扩大。求知欲和上进心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善于保护和利用它,努力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习。试想,小学阶段家长尚且可以给孩子留作业,检查作业,到了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家长还能做什么呢?一旦把孩子的学习热情湮灭掉了,以后再想激发、培育、引导都将徒劳无功。其实保护好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逼着他们多做几道题更重要。 老师的心情可以理解,盼望着每个孩子学习都十分优秀,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应对老师的要求,家长可以把选择权还给孩子:与孩子商量是否愿意多做一些习题,如果愿意,家长肯定要支持,如果不愿意,就默许。我们教育孩子要有坚定的自信,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家长要敢于承担起责任来,对那些无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话努力做到不回应,不解释,不评价,不激化矛盾,保持良好的家校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田佳:家长应该欣慰的是,这位老师对孩子是“上心”的。她感觉到了孩子的能力,也希望孩子能更好。但如果所谓严格要求孩子,只是“多做题”抑或“多背英语”,那就未免有失偏颇了。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她仍然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认识这个世界。谁说读一本有趣的课外书、听一曲动听的音乐、在户外痛快地玩一场不是一种学习?当然,如果让我和老师沟通,我并不会直接反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毕竟,从她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学生,考试成绩好不是万能的,而考试成绩不好毕竟也是不行的。既然孩子学有余力,家长倒也不妨在她仍然“学得开心”的前提下,适当给她增加一点“压力”——当然这种压力不是单纯来自于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更多的是拓宽知识面与孩子求知思维的养成——同时积极引导孩子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我相信家长和老师都会乐见孩子的学习成绩仍有提升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