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儿科协会曾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进行了儿童睡眠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超过25%。也就是说,每四个孩子就会有一个孩子有睡眠障碍。那么,究竟什么是儿童睡眠障碍?它对儿童有哪些负面影响呢? 做细心父母,发现孩子的睡眠问题 儿童的睡眠障碍也称为睡眠紊乱,睡眠紊乱包括: ●睡眠质和量的异常,如入睡难、早醒、夜间频频醒来、睡不安稳、睡眠过度; ●睡眠时序异常,如白天嗜睡、夜间哭闹; ●睡眠中发生某种特殊现象,如睡眠中起床走动(睡行症),睡眠中突然惊叫、恐惧(夜惊症)、呓语等。 有睡眠障碍的患儿常常为之痛苦、烦恼,从而导致学习、生活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睡眠障碍可能是某种精神障碍的前驱表现或早期症状。目前,很多临床研究显示,多数儿童期的精神障碍起病之初,常常以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如儿童抑郁症的早期,患儿常出现入睡困难或早醒,常伴有疲乏感;而儿童的精神分裂症早期,患儿常出现入睡困难等睡眠紊乱。所以,细心的家长当发现孩子存在睡眠紊乱时,要及时带孩子就诊,到专科医院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睡不好,对孩子有何负面影响? 睡眠障碍会影响儿童的身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及免疫力,对其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生长发育均有不良影响。 众所周知,儿童身高除了与一些先天、后天的因素,如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等有关外,还与生长激素分泌有关,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势必会造成身材矮小。而生长激素是在入睡着后才能产生,深睡一个小时后逐渐进入高峰,一般在22点至凌晨1点为分泌高峰。如睡得太晚,就会错过促进生长的最佳时间,良好的睡眠既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长高的一个重要条件。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如食欲不振、思考能力下降、判断力减退、免疫能力降低等。睡眠过程也是大脑生长成记忆蛋白的过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少年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孩子们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睡眠的需求多于成年人,务必要保证9小时的睡眠。 孩子为什么睡不好? 儿童睡眠障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受到一定的外界精神刺激,比如,孩子在学校或者幼儿园受到惊吓,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气氛沉闷,致使孩子总在压抑中度日等。 ●其次是儿童的个性特点。有些孩子自幼敏感,心思重,或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有的易焦虑,有苦恼又不愿让家长知道等。 ●此外,还与儿童、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有关。儿童、青少年的大脑神经系统尚处于发展期,较为脆弱,如果孩子白天兴奋过度或受到意外惊吓,晚上睡觉后大脑可能不会完全平静,从而表现出睡眠不深,有时还会伴有啼哭,有的可能会出现入睡后爱翻滚、夜间磨牙等。 案例:萌萌今年4岁半,从2岁开始,她晚上睡觉就不踏实,本来睡得好好的,在突然惊醒后会闭着眼哭闹不止,谁哄也不行,一直到自己哭累了才罢休。这样的哭闹有时一晚要两三次,10天有9天这样,到了凌晨5点后才能睡安稳。爸爸妈妈本想孩子大点就能好些,但现在一切照旧。医院也去了多次,做了很多检查,如微量元素、脑电波、脑CT等,检查结果都没有问题,孩子身体发育是正常的。困惑的父母求助于儿童精神科,被医生诊断为夜惊症。在医生的指导下,萌萌父母先对孩子的睡眠问题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孩子的这种状况只在晚上出现,在中午2小时的短睡期间就很正常。医生建议他们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天性调皮的萌萌在幼儿园总是喜欢和几个小朋友玩妖怪和魔鬼的游戏。通过进一步询问孩子早上醒来她为什么哭闹的原因,萌萌说做“噩梦”,好像是“妖怪”。 分析: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加,与睡眠相关的困扰渐渐增多。其原因在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感情绪尚未分化成熟,承受能力较弱,还与敏感的个性及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关,有些儿童尚不能把梦境和现实分清楚。比如萌萌在白天和小伙伴用玩偶演妖怪和魔鬼的游戏后,在睡梦中因梦到“妖怪”而害怕、哭泣。针对萌萌这种情况,医生建议父母可以利用游戏治疗的方法,帮助她有勇气和妖怪作斗争,很快,萌萌的睡眠问题就得到了改善。 案例:小松来自广东,今年才11岁,体重却高达80公斤。因为肥胖,他在6年里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这给他带来无尽的苦恼和日常生活的不便。小松只要一睡觉就会打鼾,经常鼾声如雷,夜间的睡眠不好导致他白天无精打采,严重地影响了他上课时的注意力和学习成绩。医生给他测血氧,结果低于50%(正常人血氧应该在95%以上),综合其他表现后,医生诊断小松患有严重的儿童睡眠障碍。 分析:孩子睡觉打呼噜并不“好玩”,而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此病以睡眠中间断性上呼吸道部分或全部梗阻为特点,并可导致儿童身体多系统发生损害,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下降、多动、学习成绩下降、神经行为改变、认知障碍等。对小松这样的“小胖墩”,医生对孩子及其父母进行了一些干预措施的指导,包括减重、调整生活习惯、睡眠姿势等等,这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