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媒体接连报道两起令人震惊的少年自杀事件。痛惜之余,我们不禁要思考,原本幸福的花季少年为何会如此绝望?他们到底背负着什么样的重压? 被压垮的孩子,令人痛心 2012年10月8日,作家周美兰的一条微博《跪求女儿坠楼真相》,引起网友关注,很快就被转发近5万次。 2012年10月6日,周美兰12岁的女儿美美从10楼窗户处坠亡。痛失爱女的她,不相信快乐阳光的女儿会自杀。但经过调查,警方最终还是确定美美之死“非他杀”。其实,美美生前写过一首小诗《还我那片晴空》,已经暗示出她的自杀倾向:“所有的美丽/都在教科书上愈发消极/书签檀香的羽翼/掠过烫金的书脊/真正的境义/封印在分数的骨灰里/试卷沉闷的灵柩/摆满了最后的空地。” 12岁的花季少女,心却如此沉重。分数的骨灰,试卷的灵柩,装满了她的世界,令她绝望不已…… 悲剧不断上演。就在美美撒手人寰几天后,13岁的成都男孩田康伟从18楼坠下身亡。之前,他一直想退出重点班,可父母极力反对。父亲一天打四份工,竭尽全力想挣钱为孩子买房买车,让孩子过得衣食无忧。但他没料到,儿子内心早已如一根紧绷的弦,苦苦挣扎,最终绷断…… 是什么让孩子不再留恋如花的青春?学业压力?父母的期待?还是……孩子们到底承受着什么?而家长又该如何觉察并帮助他们化解压力呢? 1 孩子们的心声:压力无所不在 对我们来讲,有些压力是无形的。比如说我刚上初中,但是一走进书店,看到那些堆成小山一样的中考复习资料,就觉得头晕。但爸妈特别怕我落后,不停地给我买资料,还报班。我的成绩还算可以,但心里也很紧张,总怕考不好给父母丢脸。我经常梦到别的同学都交完卷,就我还没答完,老师不要我的试卷,然后我就惊醒了。我真害怕这件事在现实中发生。 ——(南京)王昭雯,13岁,初中一年级 我就不明白,爸爸妈妈们可以在周末时休息,却偏偏给我报很多课外班,好像我就不需要休息似的。他们不知道,当我像个陀螺似的从学校到补习班,我感觉真的好累啊! 我特别羡慕班里的一位同学,他也报了好几个课外班,但因为觉得帮助不大,他爸就真的没给再报了。不像我爸,怎么说都不行,就说是为了我好。 为我好,为我好,可我真的好累啊!每次上课外班,我都困得不行。我们小孩子没办法,只能听家长的吧!但是一想到要去课外班,我的头都要炸了。 ——(天津)张廷帅,11岁,小学五年级 2 专家解读:家,本该是孩子幸福的发源地 宗春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 儿童和成年人的界限正在混淆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总觉得自杀和孩子没多大关系。但最近几年,青少年自杀率却在明显增长。 自杀为何越来越低龄化了?实际上,我们只不过是在年龄上承认了孩子的低龄,整个教育和文化并没有把未成年人作为低龄群体对待。比如,孩子看成人看的电视剧、听成人的歌曲、承担沉重的学业压力……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儿童和成年人的界限混淆了。 当我们把孩子当成人对待时,当他们承担了本不属于花季年龄的责任和压力时,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不是真正的孩子了。这时,他们出现一些成年人才有的行为,就不足为奇。 调查显示:16.8%的初中生有自杀念头 我们曾对北京三里屯中学的一千多名学生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6.8%的初中生有自杀念头,5.9%的初中生有自杀企图,2.0%的学生有过自杀行为。这个调查数据显示,其实青少年时期,很多孩子有过自杀的冲动。 中科院心理所做过一个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调查,发现青少年时期,特别容易被四大情绪困扰:愤怒、迷茫、抑郁、焦虑。这个指数有一个很明显的曲线,就是从初一开始上升,到初三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到高二达到最低值,到高三又上升到了最高值。通过这个曲线,我们不难看出,它的变化直接跟升学、考试压力有关系。由此可见,成年人眼中的幸福少年,实际上已经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了。 孩子是否会自杀,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关爱 作为成年人,我们如果遇到巨大压力,会去找朋友诉说或者找专业机构咨询。过去的经验和阅历,也会帮助我们排解压力。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他们往往缺少这样的资源,也缺少利用资源的意识。所以当处在危急时刻,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包括自杀在内的极端行为。 其实,孩子是否会自杀,很大程度取决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关爱。 在婴幼儿时期,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尽量避免他遭受早期创伤。另外,倡导父母应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小事中,让孩子明白生活的意义,相信凡事都有解决策略。 其次,成绩特别好和非常差的孩子,尤其需要家长关注。 既然学业是青少年的一大压力,那么相对而言,成绩优秀的孩子是否压力就没有那么大呢?但其实很多有过自杀行为的孩子,成绩都很优秀。像美美就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孩,这样的孩子承受的压力也更大。 实际上,比起学习成绩来,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更深层原因,就是孤独感。而在学校中,孤独感最强烈的是成绩最好的和最差的孩子。成绩差的孩子,被人瞧不起、感觉自卑、不被接纳,但成绩好的孩子,也常常会被同学嫉妒、孤立。名列前茅时,被同学嫉妒;成绩退步时,又被同学轻视。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无法摆脱的痛苦抉择。田康伟想摆脱这种痛苦,退出重点班,又遭到父亲极力反对。成绩的魔咒,加上父母的不理解,渐渐让他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