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思所著的《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第一次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列宁所说,《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1]它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工人必读的书籍”。[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部分基本原理,描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体图画:辩证唯物自然观、辩证唯物历史观和辩证唯物认识论。这既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和从简单到复杂、从客观到主观、从特殊到普遍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正确反映。 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 恩格斯在二版序言中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化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3]辩证的唯物自然观不再像旧哲学那样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而是为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辩证唯物自然观或说唯物辩证法,作为崭新的哲学科学,其对象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4],其任务“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5] (一)从总体上论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辩证法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在第三章中揭露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针对其把意识和物质并列起来的错误,从总体的角度论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恩格斯指出:“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他还指出:思维和意识“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6]。这就是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并且,思维和存在、意识与物质还具有同一性,只不过必须是思维、意识去适应自然界,而非自然界去适应思维和意识。这就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物质和意识二者关系的辩证唯物义根本原理。 (二)阐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恩格斯在第四章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系统的第一层次。世界统一于什么?神学家认为世界统一于神或上帝;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旧唯物主义认为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想做唯物主义者的杜林则提出了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世界统一于存在,认为存在是唯一的,思想是统一的,存在应当和思维相符合。所以当思想去思维存在时,存在的唯一性转化为思维的统一性。由于他违背了从事实出发的原则,抽象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不对世界是不是统一于物质作出明确回答,而使用了独一无二的、无任何规定性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针对这一命题,恩格斯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著名原理。他说:“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存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7]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世界上再没有别的东西存在,而物质无非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即实物的总和,其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也即是说,这里所讲的“物质性”,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指客观实在性。正如列宁所科学总结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8]世界的物质性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经过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艰苦研究,不断揭示和概括无机界与有机界、物质与精神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才逐步证明的。世界的统一性只能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并不在于它的存在。恩格斯关于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唯物辩证地解决了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区分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物质的具体形态,同把世界统一于某种具体物体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从而也驳斥了唯心主义者对唯物主义的疯狂攻击。 (三)科学地解决了物质和运动、空间、时间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关于“物质自身等同”的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谬论,阐述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他指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9]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在每一瞬间,总是处在这种或那种运动形式之中,或同时处在几种运动形式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10]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的运动只能转移而不能消失。恩格斯针对杜林关于绝对静止的观点,还论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物体的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是相对的,静止本身只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的运动状态,“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11] 在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问题上,恩格斯批判了时空有限论,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任何物质的存在,都必须要持续一定的时间,表现出先后的次序。空间是物质具有广延性和它的位置关系,任何物质总是处在一定的位置,占有一定的领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体积。可见,时间、空间是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的,世界上除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恩格斯还深刻阐述了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他指出,时间上的永恒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就是指时间、空间“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12]。即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时空无限性观点,是根据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认识的不断发展而概括出来的科学论断,并被现代科学发展所一再证实。 恩格斯对于运动观、时空观的经典式论述,唯物辩证地解决了物质和运动、空间、时间的关系,彻底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正确观点。 (四)系统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第一,恩格斯根据对现代自然科学材料的科学总结,深地揭示了矛盾着的对立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他说:“在进行较精确的考察时,我们也发现,某种对立的两极,例如正和负,是彼此不可分离的,正如他们是彼此对立的一样,而且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相互渗透的;同样,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应用于个别场合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化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13]这说明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不仅相互对立,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