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命教育 新闻链接:2012年3月福建漳浦县的两名小学女生,想要穿越到清朝拍电影相约自杀;2012年9月临沂市小学四年级的男孩青青因与一女同学发生冲突服毒自杀身亡…… 2012年发生的系列中小学生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一次次警醒着家长: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呵护生命的意识和观念,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长期以来,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以学业为主,而对孩子的生命教育非常缺乏。这造成了现今很多中小学生自残、自杀甚至伤害他人的现象屡屡发生。因此,让孩子从观察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培养他们尊重、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怀已迫在眉睫。 从孩子的成长历程来看,家庭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最根本和最生动的场所,家长是培养孩子树立热爱生命、享受生命、尊重生命和保护生命的最佳人选。家长在用爱为孩子营造 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从认识和理解“孩子”开始 2012年7月,毕节市11岁的小兵(化名),因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父亲责骂后,留下遗书称愧对父母和老师,喝农药自杀。所幸家人发现及时,才将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如今流行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殊不知家长始终在无形中主导着一个“拼孩的时代”,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学校的模范生、家里的乖宝宝,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他们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无形中成为了孩子的压力源,让原本 天真烂漫的童年背负了太多沉重的负担。 小学三四年级是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期。他们能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家长应该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以全面的眼光评价孩子,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我。事例中的小兵因为强烈的自尊心,背负着父母在学业上的高期望,觉得自己愧对父母才选择自杀的。 学业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发现孩子的潜能,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童年生活。 教孩子学会调整情绪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再加上自我调节能力差,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新闻链接”中提到的小男孩青青,就是因为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气之下回到家服毒自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也敲响了沉重的警钟,敏感的心灵需要悉心的呵护和适度的调控。 中学,更是情绪叛逆的高发期,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中学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2011年9月,花季少年周岩毁容事件骇人听闻,令无数人痛心惋惜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心理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把保护伞。为了防止孩子负面情绪的积结及发展,这就需要父母们时时关注并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从而引导孩子正确地抒解和调控情绪。 研究表明,孩子在婴幼儿期与母亲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在情绪表现上会更为积极、快乐,这就告诉年轻的妈妈们,你是孩子日后拥有良好情绪的根源。不仅如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如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的ABC理论。它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是什么样子的。即通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他对该事情的信念将决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结果。因此,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也要遵循ABC情绪理论。当孩子在学习或成长中出现问题时,一方面家长自己可以用自己的信念、评价与解释先获取积极向上的情绪。而你的情绪,也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孩子的行为。另一方面,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时,告诉他们试着改变自我对事件的认知,洒脱、理智地看待生活的种种不快才能放大生命中的阳光,收获温暖。 让孩子学会善待他人和生命 爱己者方能爱人,爱人者更懂爱己。对孩子的生命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热爱自己的生命,更要关爱他人,乃至小动物的生命。如:在德国,爱护小动物是德国幼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德国的中小学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各种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他不仅要顾及自己的生命,还要顾及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人、他物的生命。这就需要不仅要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相处的技巧,更要教给他如何将爱推及他人和他物。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让孩子从感恩开始。而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比如,可以通过让孩子喂养小动物,体验作为照料者的甘苦;设立“家庭小主人周”,由孩子当家处理日常开销,负责家务活动;还可以建立感恩档案,让孩子记录他人对自己的善行,培养感恩意识。感恩意识不是简单地回报,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