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才能把握亲子关系的主动权;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才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那天,从上海回老家探亲的老同学丽红来我家做客。丽红喜欢喝咖啡,我就去厨房给她冲咖啡。发现家里没有咖啡了,我便走进女儿的房间,问女儿:“薇薇,丽红阿姨喜欢喝咖啡,你能不能去超市买包咖啡?”女儿放下笔,说:“没问题。可我不知道丽红阿姨喜欢喝什么口味的咖啡,妈妈,你问一下,我再去买吧。”丽红在客厅听到我们母女的对话,直夸薇薇心细。我觉得很有面子,薇薇也很高兴。 薇薇买回咖啡后,主动帮着冲咖啡。丽红又夸薇薇懂事,还夸我很有本事,培养出这么乖巧的女儿。 转眼间就到了吃饭的时间。我再次走进女儿的房间,问她:“薇薇,我和丽红阿姨去外面吃饭,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我明天有几何测验,我想在家多复习一会儿功课,我不去了。”“好吧。那你是自己在家吃饭,还是等我带回来个菜?”“不用麻烦了,我吃昨天剩的包子。” 吃饭时,丽红对我说:“我闺女和你家薇薇都上初二,你闺女多懂事,让她去买咖啡,她就去,你撇下她,和我去吃饭,她也没意见。要是换了我闺女,可不会这么听话,她准会问我为什么不自己去买咖啡,为什么不带她一起出去吃饭。都是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她们的差别就这么大呢?” 我淡淡一笑,说:“你有没有想过,这或许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对?” 丽红有些疑惑不解。 我解释说:自从女儿上初中后,我跟她沟通都采取商量的语气,比如“你能不能……”“你可以试着……”,这种建议性的话语更容易让女儿接受,也就减少了我和女儿之间的摩擦。 “可是你是家长啊!”丽红显然非常不理解。 “你闺女不听你的话,是因为你总是居高临下地要求她做这做那,并没有替孩子着想。你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孩子不是你的下属,更不是你的奴仆。你想一想,要是你的妈妈动不动就对你发号施令,你会不会烦呢?” 丽红若有所思地说:“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要是跟孩子商量,孩子还能拿我当回事儿吗?” “能啊。孩子是知道将心比心的。父母遇到事情时和孩子商量,孩子会觉得父母重视和尊重他;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不会自作主张,而会先和父母商量。这样,孩子和父母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默契和良性循环。”我说。 丽红连连点头。 我继续说:“父母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懦弱、自卑的性格,还会形成依赖心理,遇事前怕狼后怕虎。相反,如果以商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往往会慎重思考再作出判断,这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是一种有益的锻炼。” 听了我的分析,丽红心悦诚服地说:“虽然上学时我的功课比你好,但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还要多向你请教啊。” 我含笑不语。 其实,昨天接到丽红的电话后,我就跟女儿商量:“如果我在家里接待丽红阿姨,会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女儿通情达理地说:“不会。你们就在家里聊天吧,在家里聊天自在、惬意。” 很多父母都认为,对孩子发号施令是父母天然的权利,命令孩子做事是理所应当的。可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人格和意志,自然会反感父母强硬的态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听父母的话,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父母如果不懂得反思,就会感觉自己威严扫地,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就更进一步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话去做,此时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会产生严重的冲突。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顺利度过青春期,也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威信。要想实现这两个心愿,父母就应该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变要求孩子为与孩子商量,这样,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观点,愿意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 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才能把握亲子关系的主动权;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才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