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听到许多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难管了。调皮得让人抓狂。”时常也会听到孩子在抱怨:“我妈怎么能够这样,她根本就不理解我,根本就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这样的抱怨比比皆是,通常妈妈聚在一起都是在相互倾诉育儿的苦恼。但是父母可曾想过,问题可能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在自身呢? 你有没有为孩子规划好将来该走的道路? 小的时候替他们选择今天该穿什么衣服? 为他们选择上什么辅导班? 耳提面命地要他们去学钢琴、小提琴、画画或者是书法,以防止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甚至是替他们选择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当他跟同学一起兴高采烈地去郊游、远足的时候,你有没有因为害怕可能会出现的危险而阻止? 你有没有让孩子代替自己去完成曾经有过但未实现的理想,如读完大学、成为画家或者成为音乐家? 自从孩子脱离母体,来到这个世界上来,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尽管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他在精神上永远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着独立的思想,有着独立的观察视角,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观点,他不依附于任何人而存在,也没有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来控制他,如果可以,那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一个傀儡,一个木偶。蒙台梭利说过,每个儿童都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他通过与社会的接触来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个内心世界是灵动而充满活力的,它不是死气沉沉的东西。他有能力来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丑陋,也有权利选择以何种方式来对这个世界作出回应。 孩子最初有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他渴望控制自己的身体,渴望通过控制自己身体来达到某种目的。他想要自己端起茶杯喝茶,即使这可能会打碎茶杯;他想要抬起脚,登上只有一级高的台阶,即使可能会摔倒。但是这样的动作随着不断的练习总会变得熟练自如,孩子在这样的蹒跚动作中享受着控制自己身体所带来的喜悦。如果你因为担心他会打碎茶杯或会摔倒而阻止他的学习,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原来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达到自己的目的,自己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生活。 父母永远要记得,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可以有独立的思考,来决定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他有能力这样做,更有权利这样做。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伸,孩子更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完成者,孩子不应该活在父母的期望里。所以,不要为孩子做过多的选择,问问孩子想要的是什么,问问孩子喜欢的是什么,放下身为父母的执著心,从一个平等、朋友的角度来和孩子分享生活中的每件事,可以给他们建议,但不要预期或肯定他们会听你的,因为孩子会以他的思维方式考量你的建议,但是否采纳就是另一回事了。 父母想要的肯定是一个快快乐乐、独立、有主见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凡事没有自己看法,只听父母话的孩子。如果你想要的是后者,那么你该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只是想要一个自己的附属品?许多的心理咨询实例和心理学家都说,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深层次的原因都是来自于父母。所以有句话说“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父母”。 也许许多父母会说,身为父母,总是要将孩子培养成才的。成才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功课好、体育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是这些是不是孩子们想要的呢?或许他们希望的是能够背上行囊,走遍中国;或许他们喜欢的是音乐,可以像五月天一样,组乐团唱歌;或许他们是喜欢摄影,希望拍到每个感人的瞬间……而这些却被父母批判为不成器,瞎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最终孩子不得不背起书包,不情愿地回到学校。父母会说,我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将来有个好的出路。但是父母可否知道,他们正在以爱之名义侵入了孩子们的领地,企图以关心之名义,去控制他们。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和他人的事。而你能做好能管好的也只有自己的事。不要试图去控制他人,企图去管他人的事,你没有这个权利,你也控制不了他人。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担心和控制只会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你没有办法照顾好你自己,你没有办法自己做决定。 所以孩子们要当心父母对你的控制,正确地认识到,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有权利自己做决定,我也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这是我自己的生活,我能够自己主宰,但是可以适当地听一下父母的意见,采纳与否就不一定了。 当父母试图控制你时,你要对父母说“NO”。可以与父母适当地沟通,平等地交流,告诉他们你是怎么想的,问问父母是怎么想的。沟通是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润滑剂,所以才会有“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