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倾听障碍“忽悠”了亲子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百事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这个“小不点”心里装不了什么事,也不懂什么。当孩子在向父母诉说时,常会遭遇打断,轻则斥责,重则打骂,让孩子还未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就只能将话咽回去,陷入亲子“倾听障碍”之中。于是,父母们一边苦恼自己的教育效果不佳,一边找不出问题出在哪儿。其实,要想做到亲子关系融洽,如何听孩子说也是一门学问。

      错误案例一:

      对话时间过于急促

      星期天早晨,佳佳在去少年宫学舞蹈前,有些磨磨蹭蹭的,不像以前那样欢快。来到公共汽车站时,她才鼓起勇气对妈妈说:“这两天小朋友们总是笑话我,说我是一只跛脚的丑小鸭。”妈妈这才知道,佳佳还在为前几天舞台上不小心绊倒还坚持瘸着脚表演的狼狈闷闷不乐。“没事,只要学好了,你就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车来了,快上。”妈妈的话没说完,就把噘着嘴的佳佳往车上塞。

      分析:亲子间安排对话的时间过短,使孩子不能在短时间内把心中的所想表达清楚,而父母尽管言简意赅想教育、鼓励孩子,却因为时间关系会忽略许多细节。这样,就不能对孩子所要表达的目的进行辨别,并做出理想的回应,也因过于匆忙,容易在对话中表达不全面,产生引导上的失误,孩子因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充满失落感。比如,妈妈如果对佳佳说:“你受伤后还能忍着痛坚持,说明你很勇敢,将来一定跳得很棒!”既给予孩子的肯定,也给了重新学习的勇气,孩子或许就会一扫阴郁了。

      同时,与孩子进行交流和对话时,家长要蹲下来并对着孩子说。若顾左右而言他,则反映出你对孩子所谈及事物的漠不关心。这种应付会让孩子失望,内心的倾诉欲望会慢慢消失,让亲子关系出现隔阂。

      错误案例二:

      对孩子的谈话只做主观评判

      一天放学,磊磊一进家门,就满脸不高兴。“怎么啦?”妈妈问他。“我真的太笨了,这次月考还是不能进入前十名。”“还没进前十?”妈妈也有些不太高兴。“妈妈,我已经很努力了,而且,我每天都……”磊磊小声地辩解。“你肯定是平时听课不够专心,学习不刻苦,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见妈妈一脸怒其不争,磊磊不敢再说什么。

      分析:许多父母习惯在孩子的表述还未完成前,就过早地打断他的表达,凭自己的主观臆测对他的行为做出评判。他们感觉,自己没有必要去听孩子在讲什么就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继而进行长篇累牍地批评教育。他们看不到孩子要说明的问题的核心,所以常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教育效应。这样只会阻隔今后亲子之间顺畅的交流。如果你能用过滤的方法去听,给孩子提出很好的建议,那么他就会对你的话感兴趣。

      另外,有些家长喜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认为这样才能更快地教会孩子今后该如何做。其实,过早地表达个人意愿,表明你不是在听,而是在“操纵”。孩子之所以把事情说出来,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情绪,“把事情搞定”也许根本不是孩子想要达到的结果。孩子只是想得到你的重视或通过与父母的交谈发泄心中的郁闷或不满。要真正帮助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应该在倾听的基础上,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把事情解决了,孩子今后有什么话也愿意对父母讲,家庭教育才能落在点子上。

      错误案例三:

      与孩子谈话时“跑题”

      那天晚上,徐菲走出自己的房间,满脸委屈地向妈妈抱怨:“军军这些天总是与我过不去,我跳舞他说像个小丑,我唱歌他说像乌鸦在叫……”没等她说完,妈妈打断了她的话:“你的作业完成了吗?昨天没背下的课文怎么样了?”听到妈妈揪自己的“小辫子”,徐菲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又退回书桌旁。

      分析: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其他事都是小事,学习才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若孩子提出的话题偏离了“好孩子”的标准,他们总是要强行改变话题,把谈话的中心往学习、乖巧等地方引。这种“跑题”明显地违背了孩子诉说的初衷,无疑会给孩子留下“除了学习,其他问题都不能问”的印象,今后有事不会再向家长说。

      由于倾听不够,谈话内容总离孩子的初衷十万八千里,父母自然对孩子内心深处隐藏的问题了解不多、把握不准,从而影响家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达不到理想的家教目的。因此,当孩子有话要说时,父母多听少说,更不能凭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也不能一偏离“好孩子”标准就急于摆面孔,把孩子往所谓的“正路”上强牵。除了学习,孩子的世界同样是多彩而富有情趣。

      专家支招

      要想取得孩子的信任,善于倾听是第一步。有句谚语说:倾听是最高的恭维和尊重。首先,父母没有耐心听完孩子的话,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无法有的放矢;其次,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会造成今后的亲子沟通困难。同时,父母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说话,孩子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社会交往中就会出现表达困难,也极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只有耐心地当好孩子的听众,在孩子看似“漫无边际”的讲述中,父母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最后,孩子虽小,但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有表达内心感受、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

      因此,当孩子有倾诉欲望时,家长就要学会倾听,而且要全神贯注地听。同时,必须彻底放下手中的事,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得有理,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设身处地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康、合理的亲子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