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生”如何走出成长的烦恼

作 者:
许可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知识就是力量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他们是天之骄子,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老师和家长眼中他们前途无量,“优秀生”、“尖子生”让许多同学羡慕和崇拜,殊不知,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

      这样的优秀生,你身边有吗?

      故事一 争强好胜的小雨

      小雨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不久前,新转来一名同学小文,英语水平竟然超过了小雨。最近一次月考成绩揭榜后,小文得了英语最高分。小雨为此闷闷不乐,心中不服气。之后每次考试,小雨都暗自希望小文多出点错,自己可以趁机超过小文。她总在心里和小文作比较,如果考试成绩超过了小文,小雨就会沾沾自喜,一旦分数不如小文,小雨就会情绪低落,心中莫名地烦躁。

      故事二 喜欢炫耀的小海

      小海非常聪明,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他总是对答如流,甚至知道老师接下来要讲什么。课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老师在讲台上讲,小海在座位上讲,还不时地补充几句。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还在思考,小海就把答案说出来了。老师经常婉转地告诉小海,把思考的机会留给同学,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些同学向小海投白眼,小海满不在乎:“谁让你反应没我快呢?”

      故事三 以自我为中心的娜娜

      娜娜很文静,也很刻苦,在学习上精益求精,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同学们一开始都很喜欢她,但最近,许多女生开始疏远她了。有的同学说她“太自私了”。怎么回事呢?原来,每次下课后,娜娜为了把自己的课堂笔记补充完整,就把许多同学的笔记借来参考,同学们都会爽快地答应,而当同学们向她借笔记的时候,她却总是以“我要用”、“我没带”为理由拒绝。过去,娜娜需要帮助时,同学们都会热心帮忙,而当同学有求于她时,她却从不愿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渐渐地,主动和娜娜交往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娜娜很孤独。

      故事四 追求完美的小丽

      小丽在班里名列前茅,但其他班级也有几名同学与她不相上下。班主任老师也经常鼓励小丽,要争取考全年级第一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小丽给自己订了新的学习计划:11点半之前不许睡觉,第二天5点钟必须起床。如果白天耽误了学习时间,就要在睡觉时间上扣除。白天的时间,小丽也做了精细的安排。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小丽每天无精打采,话也少了,表情呆板,课间不到操场上放松,趴在桌子上休息两分钟后马上又开始背书。期末考试揭榜后,小丽并没有夺得年级第一名,小丽很沮丧,觉得是自己努力不够,内心十分自责……

      原因分析

      他们最怕失去“优秀生”的地位

      除了以上列举的心理问题之外,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还包括嫉妒心理、固执己见、自卑、自负、虚荣、恐惧、焦虑、刻板、抑郁、不合群等等。到底是什么使这些学习上的强者变成了心理上的弱者呢?

      成长经历过于顺利,很少遭遇挫折。许多优秀生从小就是在赞扬声中长大的,这使他们形成了较高的自我评价,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们没有体会过真正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受挫能力较差。平时自傲自负,遇到挫折马上转化为自卑。

      过高的期望

      由于背负了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亲朋好友过高的期望,优秀生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句话说得好:“当期待超过能力时,烦恼就产生了。”一旦优秀生给自己设定的目标难以达到,他们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比中等成绩的同学还怕进考场就是这个原因。

      自我角色定位过高

      优秀生们总在努力挑战“第一名”的地位,而第一名只有一个。激烈的学习竞争中,优秀生们全力以赴,唯恐其他同学超过自己,因此产生嫉妒心理。适当的嫉妒对于进步有促进作用,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变成狭隘和敌视心理。

      放飞心灵 走出烦恼

      优秀生们该如何摆脱这些烦恼呢?

      适当调整期待

      许多优秀生的自我评价很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这是因为他们为自己设置了过高的期待。社会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也就是说,过高的抱负(期待)会使人产生自卑。取得同样的成绩,因期待水平不同,个人感觉也会不一样。成绩相当的同学在名次上总是今天我在上,明天你在上,有时相差仅仅几分,虽然名次上存在先后,但水平上并没有实质区别。因此,在设置期待时,不如把抱负设置在某个位置上,而不去钻几分之差的牛角尖。

      客观分析决定成绩的各项因素

      考试成绩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客观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这其中包含主观因素,也包含客观因素,其中“努力”是主观因素,是可以控制的,而老师出什么考题则是客观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可改变的”,是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们把握好自己能够主宰的这部分就足够了。也许你非常努力,但复习的题目偏偏没有考,那么也没关系,尽力了就没有后悔和遗憾。

      建立双赢思维

      双赢、多赢思维是当今世界最可取的思维模式。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总结,人有四种思维模式:“我行,你也行”、“我行,你不行”、“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其中许多优秀生的嫉妒心理是陷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中。当自己成功时,认为自己行别人不行;当自己失败时又盲目贬低自己,认为别人行,自己不行。如果换成第一种思维方式:肯定自己,也肯定他人。允许自己成功,也允许别人成功。没有得第一名,不贬低自己,别人得了第一名,也不嫉妒。有了这样的积极心态,也就有了豁达包容的气度,这才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