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题中应有之义。二者的结合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一方面,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传统哲学将得到科学的清理,克服其朴素性和某些神秘性,使之成为现代哲学的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结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大量地从传统哲学的优秀成分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这就是“古”与“今”的辩证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问题,可以说是从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就提出来了。为了从理论上正确回答和实践中处理好这一问题,人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机制、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新阶段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诸方面,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得时贤的指正。 一 据查,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的名字是来自1898年上海广学会出版的《泰西民法志》一书,该书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学说。1899年广学会出版的不定期刊物《万国公报》刊载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中国蔡尔康笔述的《大同学》,文中多次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称马克思为“百工领袖著名者”、“讲求养民新学者”。不过,在十月革命以前,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9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此时,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在它的指导下,越2年(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越8年(1927年)建立了人民解放军,仅用了30年时间(1949年)就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在一个东方大国成为占指导地位的思想,其传播的迅速,在思想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从西方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何以能如此迅速地在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中国化)并取得胜利?其内在机制是什么?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点: 第一,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马恩全集》第1卷,第462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五四”前后得到广泛传播,是因为中国社会有这个需要,如果当时中国社会没有这种需要,“即使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我们是反对历史唯心论的历史唯物论者。”(《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5—19页) 中国社会本来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逐步成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哪里有矛盾,有斗争,就有革命。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势力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对中国人民实行民族压迫,使中国人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中愈陷愈深;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 要在中国胜利地进行革命斗争并争取实现社会主义前途,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困难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有理论来指导。综观鸦片战争后八十年的历史进程,整个中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理论上的探求和选择。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世致用之学,革命农民反封建的宗教改革哲学,到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天演哲学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革命”、“突驾”、“飞跃”为主要内容的进化论的唯物主义哲学,等等,虽然它们都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始终没有找到解救中国的真正出路。正如毛泽东所指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得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的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使人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恰恰在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上)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中国先进分子把眼光转向俄国,请来了马克思主义,“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道路,这就是结论。”(同上) 第二,社会已有了一股新的力量。 任何思想的传播总是靠人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五四”前后的广泛传播,不只是适应了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需要,还因为中国社会已经有了一股力量,这就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它的先进分子。他们急迫地要求有一种革命的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以指导争取解放的实践斗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进分子(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思想理论上推崇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上担当了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务,这便适应中国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的时代要求。 应该指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新时代的社会力量,他们都是些伟大的爱国者,是一些吒咤风云、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既是革命者,不少人还是职业革命家,又是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学有成就的优秀知识分子,他们差不多都经历过政治上由激进革命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上由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转变,像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蔡和森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幼时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以后学习西学,最后才转向马克思哲学。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贯中西的特点,为他们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