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的潜能是指人的现实活动能力的潜在状态,是人能动地把握客观事物活动的内在根据,也是人自身活动力量的内在源泉和动因。它作为人自身存在的潜在状态,是对人未来发展存在的本质规定。 任何事物都是系统的存在。事物的功能即系统的功能都根源于它的内在结构。人的潜能作为人自身活动的内在动因系统,也必然具有自身的结构特性。所谓人的潜能素质就是指构成人的潜能结构的要素或成分。人的素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体上可分为两大层次:一是表层的或外在的显性的社会性素质,它们一般与人的具体社会分工活动、职业特点直接息息相关,是易变性的形式化的素质层;二是深层的或内在相对稳定的、人所共有的基本素质。它是表层外在素质层的沉淀生成物,具有内隐性。作为人的潜能素质范畴,它不是指表层外在素质或人的所有素质,而只能是指那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动力驱向性和操作性的内在深层的基本素质。 众所周知,人的能力是由人的生理体力、心理活动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所组成。因此,依据系统论功能—结构的分析方法原则,我认为,人的潜能素质系统作为人之能力的潜在状态,同样有其相应的三个基本层次。 ⒈生理素质。这是指人的生理组织状况,特别是脑神经结构及其机能状况。它具有生理解剖上的特性,是人类在自然进化中所获得的全部成果的积淀、内化和浓缩到生命有机体而凝成的结果,并通过生物基因遗传方式而得以保持、巩固和延续。它自身存在状况规定和制约了人的现实体质活动能力(包括人的脑活动能力在内)的程度和状况。钱学森认为:“虽然我们不能一定说一个人的脑重量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智慧,但平均的脑重量却代表了脑的潜力,现代人的脑重就比我们祖先重些”[①]。 ⒉心理潜在素质。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借以展开的那些相对稳定、内在深层的动力倾向性的基本心理品质。它是主体心理活动所依赖的基质性因素;并不是全部心理活动本身。它是主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根源。它由两个层次构成:(1)是内在的驱动倾向性的心理素质。其内容是需要、兴趣和动机。(2)是内在自我调控性心理素质。其内容有性格、信念和意志。这些心理潜在素质概括了人之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所必须依赖的内在稳定的深层基本的心理品质。它规定了主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强度性、韧耐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功能指标。 ⒊思维潜在素质。它是指思维活动中那些深层的、相对稳定的具有操作倾向的基质性因素,而不是整个思维活动本身。它是主体思维活动所借以进行的主体性因素,是制约思维活动及其效果的潜在规定。它可分为两个具体层次:(1)主体性知识素质。主体掌握的知识是丰富多样的。作为主体潜能结构的知识素质是指那些已内化了的主体背景知识,它并不同于外显的中介性材料知识或对象性知识。它是已通过内化而转化为沉淀于潜能结构、被素质化了的因素。它作为主体性的背景知识,具有选择、同化和组合其它材料知识的主体功能倾向性。它包括潜在的基础知识和潜在的专业知识。(2)思维能力素质。能力与知识虽然密切相关,但二者并不等同。思维能力是在思维活动中内化而成的另一层面的素质。它反映了主体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方向维度等活动特性,规定了思维活动的深刻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功能指标。思维能力素质一般包括思维观察力、思维记忆力(即思维信息存储与提取能力)、思维发散力、思维分析综合力等。主体的思维潜在知识素质与思维能力素质的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内在于主体深层之中的潜在认知图式结构,从而制约着主体思维活动的过程及其效果。 二 上述三个基本方面的潜能素质在潜能系统结构中各具有不同的地位和功能特点: 主体的生理素质层是潜能素质系统结构中的基础层次,是人的潜能素质结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载体。其自身优劣状况无疑将直接制约着潜能素质整体结构的存在和发展及其功能的实现。没有强健的生理素质,就不可能有完善的潜能素质的整体系统结构。 主体的心理素质是潜能素质系统结构中的心理动力倾向性层面,属于动力型子系统,它一般发挥着发动、激励和调控的功能,以此来制约和影响潜能素质系统结构活动状况。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使主体形成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心理状态,促使潜能素质整体系统处于良性激发活跃状态,从而更充分地释放潜能结构的创造功能。 主体的思维素质在潜能素质系统结构中,是处于上述二者基础之上的高级的构造性层面,它属于智力素质层面,具有重要的思维建构功能。它是一种独特性的存在。从内容上看,其来源于外部客体结构,与外在客体具有同质同构的必然联系。以此就可以形成由此及彼的桥梁关系,进一步与外在客体发生深远联系。从形式存在来看,它又是一种非实体性的抽象存在或主观性存在。因此,其自身存在的变化发展就没有那种实体性存在所具有的有限空间的特定限制。它可以超越自身,也可以超越对象,是一种未特定化的抽象化存在。正如美国哲学家拉兹洛讲的,“智力可以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一个有智慧的人,既可以思考过去的事情,又可以思考将来的事情,还可以思考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②]。这就是说,思维素质作为主体的智力层面具有能超越现实存在、在思维空间构造对象性事物的“应是状态”、建构理想事物的特殊功能。这正是人类思维创造奇迹的奥秘之所在。 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在潜能素质系统结构中,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贯通的。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相互顺应、相互同化、相互藕合的功能关系,从而会导致各自特性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异,以便适应对方而结成同构性的有机整体。例如:人的生理素质,作为人的自然属性通过遗传方式得以保存,但它一旦纳入到人的潜能素质系统结构中,就必然受到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的影响与制约而发生质的变异,从而与纯粹的自然属性或动物性区别开来,它“已不是纯粹的自然需要,而是历史上随着一定的文化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自然需要”[③],即已经是“发生变化”的人化的自然属性了。“没有文化、道德等精神因素的介入,人的性欲就是纯粹的动物本能,正因为注入了文化因素,性的结合才转变为婚姻,正因为渗透了精神的灵性,性的欲望才转变为爱情”[④]。这种不同方面的素质在相互作用中导致其特性的变化即变异而形成同构性的贯通联系的活动,在潜能素质系统的其它素质之间同样存在。因此,在人的潜能系统诸素质结构中,“文化性和生物性是互动且互补的”[⑤],各部分的素质层面通过相互同化、相互顺应、相互补充的互渗嬗变,就使得其各自的质的特性更为接近、融合,从而整合成蕴含巨大创造潜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