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初步论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士光,男,1939年生,湖北武汉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陕西 西安 710062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缘起

      华中重镇武汉,城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同时历史悠久,文化渊深;既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我国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一座重要的古都。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地理区位重要,地理环境又十分优越的城市,迄今对其城市发展史上几个重要的问题仍未探究清楚,甚至还存在分歧;很值得当今城市史、历史城市地理与古都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主要有:

      1.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究竟只是商代前期商王朝南征的军事据点、掠夺南方矿产资源的中转站、一般性的政治中心?还是商代统治其南土的都邑?

      2.今武汉市主城区最早建成的东汉末之却月城,究竟是位于龟山上还是在当时即从龟山北麓流注长江的汉水北岸?却月城与之后建成的鲁山城、夏口城究竟只是军事性城堡,还是兼具军事与行政、经济功能的城邑?

      3.今武汉市主城区的汉水之河口段,究竟是明代中期成化年间前才由龟山南改为在龟山北注入长江,还是自古即基本上自龟山北注入长江?

      4.如何认识武汉市的古都地位?

      本文拟对上述4个关系到武汉市城市发展与城市性质及特征形成的重大问题,就管见所及试作初步分析;意在唤起学界进一步加以关注,共同努力,推进对相关问题做深入研究。

      二、关于盘龙城定性问题

      盘龙城遗址,是1954年发现的,①其发现时间略晚于1953年被发现的郑州商城②。之后经过上世纪60年代小范围试掘③与70年代由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和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组成盘龙城考古发掘队进行大规模发掘,④使这一重要遗址的面貌与文化内涵被基本揭示了出来。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下辖之黄陂区滠店街叶店村,南临府河,东与东北濒临盘龙湖,西北与西方连接丘岗地带;地势险要,水陆交通方便。遗址年代分为七期,一期至三期相当于夏代之二里头时期,四期至七期相当于商代前期的二里岗时期。城垣始建于四期偏晚阶段,即商前期,与郑州商都始建年代相当,或略偏晚,距今约3500年。其城址面积虽不及郑州商都大,南北长约290米,东西宽约260米,大体呈方形,面积75400平方米;但却有内外城垣与城门、壕沟(护城河)以及大型宫殿、房基、祭祀坑、窖穴、窑址;城外有大型墓葬与铸铜作坊及平民住房等。出土器物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等。青铜器有礼器、兵器与工具,据湖北省博物馆1976年的统计即已达159件。城内东北部发现有三座前后并列且坐北朝南的大型宫殿基址。其一号宫殿基址,经发掘后复原,为一面阔40米,进深12米,外有回廊,内分四室的“重檐四阿”、“茅茨土阶”的高台寝殿建筑。其前则为一座大厅式的“前朝”大殿建筑。两者结合已具周代文献所记王室宫殿之“前朝后寝”结构之雏形。城外李家咀2号墓,墓底长37.7米,宽3.4米,使用了雕花木槨,随葬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并有3名殉葬奴隶。随葬青铜礼器中有四鼎一簋一觚三斝;其中一件大鼎,高达55厘米,仅次于郑州商都出土的大型方鼎。墓葬的规模之大,随葬品数量之多与规格之高,不仅在盘龙城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整个商代二里岗文化中也是少见的。⑤

      然而对盘龙城遗址这么一座目前在长江流域经考古发掘证实了的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商代早期城址,虽被武汉地区的学者认定为是武汉“城邑文明之始”⑥、“城市之根”⑦,但其究竟是一座什么性质的城市迄今在学术界尚未取得共识。虽然早在1976年就有学者认为盘龙城是商王朝在南土的一个都邑⑧,但随后就又有学者认为盘龙城只不过是商人南下的一个军事据点。⑨至上世纪90年代初,以皮明庥、欧阳植梁为首的一批治武汉城市史的学者,在集体撰写的《武汉史稿》中曾据盘龙城发掘所得之遗迹、遗物,参照相关史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力驳“据点”说,力主“方国都邑”说;且认为是由商王朝对王室子弟或宗室大臣分封而立的方国,并据甲骨文所载史实,论定是具有侯伯爵位的雀方国⑩。这一论断本是颇具论据的,惜未突出地强调。

      到了200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他们编著出版的《盘龙城一九六三年-一九九四年考古发掘报告》一书中,在论明了盘龙城是一座具有宫城性质的商代早期修筑的城址(11)后,对其在商代南方的地位与作用则明确地指明了下列三点(12):(1)商王朝南征的军事据点;(2)商王朝掠夺南方矿产资源的中转站;(3)商王朝统治南方的政治中心。这显然是根据长期多次考古发掘所得材料进行综合深入研究得出的更为全面与权威的结论,值得从事盘龙城相关研究的学者重视与采信。然而,由于之后在这一问题上缺乏持续而更趋深入的研究与宣示,致使孙亚冰与林欢在《商代地理与方国》一书中,在征引考古发掘资料,述明盘龙城有城垣,城外有城壕,城内有大型宫殿基址、深窖穴、祭祀坑,墓葬中有木槨墓与殉人、殉狗现象,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等实况后,竟仅沿用之前一位学者的观点(13),仍只认为盘龙城是商代前期中原王朝掠夺南方矿产资源的中转站,(14)对其具有方国都邑性质这一特点未著一字。读后对他们何以竟作出这一结论,有何具体思考,实难想象与理解。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迄止2012年3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在拟制的《武汉城市历史大纲——武汉规划展示馆历史展区展陈文案》中,在述及盘龙城时,虽据之肯定武汉市已有3500年历史,并称其为“武汉之根”,这当然都是有根有据的;在论述该城之作用与性质时,在强调了“盘龙城城墙外陡内缓、易守难攻,军事目的较为明显”后,继而写道:“起初是商王朝南征的据点和控制今鄂东、赣北青铜战略资源的中转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商王朝在南方的军事、政治中心”。这与前述《盘龙城一九六三年-一九九四年考古发掘报告》一书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论断较为充分,但还犹有不足。依笔者之见,盘龙城本就是作为一处都邑建成的。这从该城内东北部高台上有3处大型宫殿基址,这些宫殿与城垣均同期始建于盘龙城四期偏晚时可加以证实。这表明盘龙城作为一座具有政治中心作用的商代早期城址,它所具之都邑性质是伴其始终的,并非后来逐渐发展形成的;而其作为商王朝南征的据点和掠夺南方青铜战略资源中转站,只是它作为商朝南土都邑所具体承担的两项重要任务。虽然李学勤先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一文中就论定盘龙城“是商朝南土的一处重要都邑”,此论点后又为皮明庥先生等引申为是由商王朝分封的王室子弟或宗室大臣所建方国之都邑,并推论该方国名“雀”;惜因后续工作不足上述观点未被学界与政府有关部门充分采纳,更未广泛传播。据此笔者进一步认为,在盘龙城未获得更具实证性史料(甲骨文、铭文等)证实为商王朝分封的雀方国(或另一某方国)之都邑前,亦可先行论定其为商代南土之都邑,可概称为“商朝南都”。其理由主要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