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中心:沪港两地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及形成原因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列辉,男,1978年生,历史学博士,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讲师,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
汉江论坛

内容提要:

从港口吞吐量、航线设置、商业辐射范围、金融经营范围和海关等级等考察上海与香港在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来看,上海是中国中北部的经济中心,香港是中国南部的经济中心。这种双中心格局的形成基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两地处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门户地位为两地崛起为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开埠之后区域经济中心开始由苏州、广州向上海、香港转移。上海由贸易带动商业的发展,进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香港则在近代凭借区位条件和自由港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两地的发展路径不同,但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政策、法律等安排也为两地成为经济中心提供了制度保障。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9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2)10-0069-09

      上海与香港在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海是中国中北部的经济中心,工业、金融、航运等产业非常发达,香港依托于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由港政策,成为货物中转的枢纽港,进而通过港口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社科院曾开展上海香港的比较研究,主要从产业结构入手,考察当时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也涉及上海与香港的发展历程、近代化模式、经济起飞的基础等研究,但是没有把两地放在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中进行考察。①陈正书考察了鸦片战争之前上海与香港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②但对近代开埠之后两地的发展未有涉及,而这个时期是两地发展最快、在中国经济格局中迅速崛起的时期。吴松弟认为在中国近代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体系中,上海、香港位居第一级,是中国现代化的北、南两个领头羊,但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③毛立坤、唐巧天分别对近代香港、上海的转口贸易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也缺少在国家尺度考察两地的经济地位。④

      当前,香港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从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以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实务界和学术界非常关心香港、上海两地是否会产生激烈的竞争,进而引起两地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地位的转变。本文考察上海、香港两地在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并分析两地经济地位形成的特点和原因,从历史的长时段考察在中国存在两个经济中心的可能性。

      一、沪港两地在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分析

      1.港口吞吐量

      上海与香港是“以港兴城”的典型,港口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表1,在1869-1904年间,中国的洋货主要通过上海、香港两港进口,在1869年两港进口的洋货值占到全国洋货进口总额的83.68%,其中上海占全国洋货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香港占了三分之一。此后随着中国开埠港口的增多和各港口直接从外国进口洋货的增长,两港进口洋货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到1904年仍然占全国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其中上海的比重为41.45%,香港为26.09%,两港仍是中国最重要的洋货进口港。

      2.定期航线

      航线的多少将影响港口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地位。⑤上海开埠后,最早的国际航线是从香港延伸到上海,定期航线网在东亚被重新编组成以香港为中心的航线。在开埠初期,甚至远洋船只也经常在一些较小的口岸停靠,在1861年至1871年间,中国沿海出现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分化,远洋船只一般仅在上海和香港等港口停泊。⑥各国来华贸易的大号帆船及定期轮船,大多数仅以香港或上海为目的地,其余港口输出的土货,一般先用轻便的西式纵帆船、横帆船、鸭尾船等,运至港沪两地,再行转船出口。⑦1871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直接和其他港口联系的航线才稍有增加。

      在经营上海—欧洲航线的十几家轮船公司中,太古洋行经营的蓝烟囱轮船公司规模最大,该公司以英国的利物浦为主要港口,而以上海、香港为轮运货物的中枢。⑧1919年所有从事中国远洋及沿海贸易的轮船公司都在天津设置分行或代理人,但是由于没有直达海外口岸的航线,客货运输主要在上海、神户与香港转运。⑨日本学者岡本二雄对中国港口进行了分类,他把上海、香港定为第一等港口,港口的目标是吸引国际航路的船舶。⑩据表2,近代中国主要有三条远洋航线,这三条航线都仅挂靠上海、香港两港。这就说明上海、香港都是国际航线中两大重要港口。

      

      

      3.商业辐射范围

      由欧美等国家输入的货物,大多先集中于香港、上海,然后再向其他港口中转。“整个中国的进口贸易,都是通过上海和香港这两个口岸进行的;几乎各省的大商人不是在上海,便是在香港驻有代理人”,(11)《中国商务志》认为“自欧美输入之货物,多集于香港上海二埠,集于香港者,转输福州、汕头、厦门、广东各处;集于上海者,转输扬子江、北支那各处。以是输入外商概设商铺于香港、上海二处,其他各埠甚为稀少。”(12)这就说明香港是中国南方的枢纽港,上海是中国中部和北部的枢纽港,《中国商业地理》也认为“中国沿海自福建以北及长江一带之商港,凡有货物出入莫不经由此地(上海——笔者注)”,(13)福建以南货物则经过香港进出。20世纪初,西方学者Dingle指出,对外国人来说进入中国有三个门户:山海关、上海、香港。在北方,天津和青岛是主要的港口,上海是中国的商业中心。香港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香港是西太平洋上煤的转运中心,香港也是往来广东贸易的焦点,控制着扬子江流域南部绝大部分地方的商业。(14)据表3,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的港口大部分洋货都是经由香港输入的,而浙江、山东、天津、辽宁等港口的洋货从香港进口的比例就非常小。英国驻沪领事也认为“输入上海的外国商品绝大部分转运给了北起牛庄南到宁波之间的各消费口岸,宁波往南除了福州之外,数额都是微不足道的”。(15)

      开埠之后,上海逐渐成为全国贸易的中心。上海港商业辐射范围大致包括了中国中部和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凡福州以北,山东以南,国货的出口,多经上海输出海外;洋货的进口,也多经上海输入各地。讲他贸易的范围,凡是苏浙皖赣鄂湘川七省的全部,云贵豫甘陕吴省的大半,鲁省的南部,闽省的北部,在这十四省之间,都是上海的贸易范围。再扩大一点,可以说全国除了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南部外都在上海贸易区之内。”(16)图1显示的是1920年代上海港的直接腹地和间接腹地范围,直接腹地是长三角地区,间接腹地包括长江流域及江苏和福建北部等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