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趋势与面临压力:2012-2050

作 者:

作者简介:
[新西兰]Christopher Ryan(1945-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游客行为、游客动机及其影响等,E-mail:caryan@mngt.waikato.ac.nz;陈慧(1971- ),陕西城固人,西安外国语大学 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解说翻译、文化旅游与遗产旅游(西安 710128)。

原文出处:
人文地理

内容提要:

国内大学的旅游研究已有30余载,1980年代没有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影响,那时可否推测2012年的旅游业动态呢?2012—2050年旅游发展态势又将如何?本文首先确定经济、人口、年龄分布、气候等旅游发展动力。然后根据Yeoman教授提出的“旅游前景”设想,以资源多少和政治合作对抗两个动力维度构成矩阵,引用其“生态天堂”单元提出启示。最后预测新技术推动未来旅游更快、更大规模地发展,但会受制于多种压力,环境保护需求凸显。新旅游将基于新技术操纵人们感受的模式,并在新兴的大型城市间进行。旅游学者则要在更广阔的社会技术场景和城市规划中来研究旅游。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98(2012)04-0109-06

      1 引言

      本文意图推测2012—2050年的旅游趋势。撰文起因是最近在至少三个场合,包括浙江大学旅游管理学科30周年庆,《Tourism Management》期刊30周年庆以及近期在新西兰奥克兰和中国北京所参加的两次座谈会,笔者均被问及类似问题。该思考得以加深则是笔者于2011年11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做报告的时侯。在浙江,我就想知道30年前的我们是否能够预知如今业已发生的结果。鉴于1979年的旅行主要限于政治需求,30年前的中国旅游仍处于萌芽期。在1982年,几乎无人可以预见到中国的国内旅游会达到10亿人次,国际旅游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显著地位。更不会有人能预见到这样一种影响,那就是几亿人不仅上因特网还使用智能手机,去获取有关旅游目的地的数据和评论。那么借问再过三十年旅游发展走势如何?

      甚至,可否再问旅游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将会如何变化,因为已故的Neil Leiper曾不倦地指出,旅游业包括为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的人们提供体验的不同行业[1]。在未来的30年里,汽车租赁公司、旅游代理商、旅游经营商、酒店、汽车旅馆、航空公司、主题公园以及景点(就举这几个例子),都会面临各自和共同的挑战,而且都得设计完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推动力。在许多国家,旅游都在其GDP,创汇和就业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占据重要的比重。实际上,由于旅游的重要性,旅游拉动经济增长这一假设吸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搜索数据库也会显示相关论题的文献不仅丰富而且日益增加[2,3]。不过,旅游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对目的地居民和旅游者自身都产生社会和心理影响。如果说经历塑造个性,那么一生的度假经历会陶冶净化旅游者,从而可能在塑造其未来的行为和态度上产生巨大影响[4,5]。

      旅游也带来有形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目的地空间格局和土地使用方面明显受其影响。酒店得以兴建,零售格局变化,场所的视线距离、景观美化和审美改变,场所在一段时间后变化,更多的新生的和陈旧的交杂一起,而后者往往由于代表过去的生活类型与方式和遗产成为旅游吸引物。产品就是制造给旅游者消费的,因此这些旧的遗存得以商品化,需要解说,内容将会是选择过的事实,反映的是从政治到商业领域博弈各方的利益。有时候会考虑到保存保护工作,根据地方性和国家层面的政治决策,场所会成为保持、保护、保留或可复制政策惠及的对象。此种考虑同样适用于自然和城市环境,并在诸如景区、遗产地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选定过程中得以体现。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在替代地点、重塑形象和创造文化方面表现突出,例如海南岛保亭县槟榔园所表演的有关蚩尤部落的“文化”产品[6],同时满足了游客差异性和娱乐性需求,这类例子将不胜枚举。

      2 旅游学术研究的前景

      因此,试图跨越一系列的结果去预测未来30年,至少可以说是件难事。或许其中最难以断定的一个因素就是下文所涉及的技术的未来导向。作为旅游研究者,我们肯定会受其影响。首先,我们研究它们,寻求描述并分析这些复杂变化的结果。其次,随着我们所用的数据库逐步成为出版物统计的内容,用来衡量我们的科研成果以及用于开展更多核心研究所搜集的引证,我们自己的研究成为研究的内容[7,8]。

      谈到这些事情,有时候我会被告知中国学者要在顶尖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面临重重困难。依我所见,这种担心是演变发展的。2013年,中国将成为在英文期刊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9],而且目前那些极为重要的旅游研究者都在中国,他们执教于更多的大学,所做研究旅游多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总和。在未来的30年,SSCI肯定会包括顶尖的中文期刊,或者说点跑题话,那时候抱怨在顶尖期刊发表文章困难重重的就会是讲英文的学者了——然而对那时的技术能即时翻译不同语言,我持怀疑态度,就像如今——这类专门性的翻译仍然差强人意!

      3 改变的动力

      3.1 概述

      那么,是什么推动未来的变化呢?在这一点上,自从欧洲大旅游时期开始,就有很多动力一直推动旅游发展,它们依然会存在。在过去,收入增加及经济发展带来更低的优惠价格,加上业余时间增多,自工业革命至今,推动了现代世界旅游活动的极大发展。加之交通领域的技术发展,使得更轻松、更迅捷,再确切地说,更便宜的交通系统成为可能,这些动力将继续助推新的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因此,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较小范围的巴西的新生市场将会在2050年发展成熟。在1960和1970年代,当欧洲人寻求探索新的区域,踏出游客的“透明罩”[10],团队游一度成为欧洲出境市场的特色。团队游和当下的中国市场在2050年都将发展成熟,成为具有不同兴趣和出行时段的细分市场。今天的西方市场就有如上特征,其他拉丁美洲市场和一些非洲市场也会出现这种细分现象。

      随着全球经济因素引导企业在不同市场自我复制,那么当地文化资源的反作用力将导致目的地加强自身独特文化资本。他们需要将自己与其他目的地区分开来,可以看到目前有地方试图利用少数民族或该地独特族群的文化。不过,也有其他的区分方式,例如通过利用最新技术。澳门就推出基于舞台表演新技术的娱乐节目,《水舞间》就是斥资20亿港币巨制的演出。

      鉴于在这种静态比较分析中,假定过去趋势是可推断的,那么特别事件仍可对任何系统造成外来冲击。一些冲击属于积极型的,如重要体育赛事,而其他冲击则是消极型的,如战争和恐怖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