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期间自由派贵族的宪政主张及其困境

——以克莱蒙-托内尔伯爵为例

作 者:
李倩 

作者简介:
李倩,北京大学历史系

原文出处:
法国研究

内容提要:

克莱蒙-托内尔伯爵是法国大革命初期自由派贵族的重要代表人物,堪称最早参与革命又最早对革命进程进行反思的人之一。他的宪政主张未能见容于革命政治导致了他的失败,但是其部分观点在革命后的法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现。他试图调和革命与君主制的君主主义倾向及其最终与君主制一同覆亡的命运为理解自由派贵族与法国大革命政治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提供了范例。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3 年 04 期

字号:

      [Résilmé] Stanislas Marie Adélade,comte de Clermont-Tonnerre(1757-1792),un personnage important des nobles libéraux durant les premières années de la Révolution,est l’un des preiniers accueillir la Révolution et livrer sa réflexion sur le processus révolutionnaire.Son projet constitutionnel de la seconde chambre et du veto absolu royal subit un échec l’Assemblée constituante,néanmoins l’histoire après la Terreur offre un témoignage de l’accomplissement partiel de ses objectifs.Ayant un penchant pour la réconciliation de la Révolution et de la monarchie,il périt le jour même de la chute de la monarchie.L’analyse de cet exemple permet de faire apparatre le lien inhérent entre le destin des nobles libéraux et la culture politique de la Révolution .

      从许多大革命史料中可以看出,法国的贵族阶层在旧制度末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自由派贵族参与了革命的发动并且在革命初期的宪政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世纪末法国贵族的分化①是法国大革命起源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而自由派贵族的政治主张及其在大革命进程中的兴衰经历,也是理解法国大革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点。本文拟通过分析法国大革命初期自由派贵族克莱蒙-托内尔伯爵(Clermont-Tonnerre, Stanislas-Marie-Adélade,Comte de,1757-1792)这个个案,来切入这一重大史学课题。②克莱蒙-托内尔伯爵③拥有“杰出的口才”和“卓越的才智”,④法国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誉之为“自由的朋友”。⑤本文使用克莱蒙-托内尔本人的著述、议会发言等材料,重点讨论这位贵族革命者在宪政问题上提出了哪些主张?为何这些主张在大革命中未能实现?为何他在支持了革命之后又在革命中消失?他与君主制一道覆亡的命运为我们理解法国革命政治文化提供了哪些启示?首先介绍革命伊始克莱蒙-托内尔的思想状况。

      一、克莱蒙-托内尔的自由观

      大革命前夕的克莱蒙-托内尔是“三十人社”(Société des Trente)的成员(1788年11月加入)。这个团体被大革命史学家勒费弗尔誉为1788-1789年间法国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自由派贵族组织,其近乎半数的成员是拥有悠久家世、在18世纪的法国社会位居等级金字塔顶层的宫廷贵族。“三十人社”由自由派贵族迪波尔建立,从1788年11月到1789年春,该社发起了反对特权、要求按人头投票的宣传活动,其中有28位成员成功当选为三级会议的代表,包括克莱蒙-托内尔在内。⑥巴黎的贵族等级选出的十位代表中,克莱蒙-托内尔名列榜首,比奥尔良公爵、迪波尔、勒佩勒蒂埃等人的票数多了一倍多。⑦三级会议召开以后,在少数自由派贵族未能说服不妥协的大多数同意三个等级共同议事的情况下,6月25日上午十点,47名自由派贵族在克莱蒙-托内尔伯爵和奥尔良公爵的带领下以国民代表的身份加入了第三等级代表自行组成的国民议会,并且受到热烈欢迎。克莱蒙-托内尔还担任了这些贵族代表的发言人,他为脱离“我们的兄弟”感到“悲伤和遗憾”,同时坚定表示,他们将以满腔热忱与第三等级的代表一道“为国家的再生而工作”。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