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林时代的史学形式及其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立行,复旦大学,上海 200438 赵立行,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欧洲中世纪史、外国法律史。

原文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把蛮族入侵以来的日耳曼王国和自克洛维皈依以来的政教联盟推向一个新的顶点,同时把纷杂无序和不断冲突的各种文化因素调整为一种新的文化。查理曼帝国的辉煌也预示着中古文明的结束和新的中世纪文明的开始。但查理曼帝国并没有能够维持长久,他的孙子三分天下而使欧洲步入了四分五裂的封建时代。因此,加洛林时代的历史现实,是由统一到分裂,由安定到混乱。在这一历史进程的变化中,历史著作也必然要对此作出反应,通过各种体裁记述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和变幻不定的社会现实。这些历史编纂者留下的著作不但记载了历史,而且也反映了加洛林时代的史学编纂趋向及其价值。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2)09-043-051

      一、传记体的历史价值

      在加洛林时代,无论是教会还是世俗,史学的旨趣都发生了转向。从教会的角度而言,教父时代所着重的是构建基督教的教义理论、驳斥基督教内部出现的异端倾向以及确立以基督教纪年为主线的历史结构。但是历史发展到加洛林时代,随着蛮族在罗马的废墟上建立国家并立稳了脚跟,基督教会的任务发生了转变,它主要的工作是教化蛮邦,并与新兴的世俗国家结合。在这种新形势下,所需要的不再是满腹经纶、学问高深的教父,而是深入民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奇迹感动民众的圣徒。在世俗层面,蛮族王国经历了一个从混乱走向统一的历程,其间的兴起和衰落、纷乱和整合、战争与建设,都需要英雄般的人物引领潮流。因此,那时人们都相信是贵族的事迹和虔诚人物的功绩塑造了世界。反映在历史的编纂中,这一时期人物传记体的历史非常流行,君主、修道院长、主教和圣徒不仅成了历史的主角,而且成为历史的主线,各种事件的进程都围绕着他们展开。

      圣徒传的流行是宗教传播兴盛、基督教徒数量日益增多的结果。由于当时社会需要的不是独特性而是代表性,所以圣徒传的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带有模式化的特点。“圣徒的年轻时代要么是异乎寻常地虔诚,要么有很大的缺陷,直到皈依基督教而改变了一切。他们行使奇迹并忍受苦难;死后他们的尸体会保持不朽。人们并不介意这种类似性,因为这些传记所希望呈现的不是新奇的故事,而是典型性地体现此世的圣徒。”[1]98阿尔昆的《威利布劳德传》(Life of Willibrord)以及威利巴尔德(Willibald)的《博尼法斯传》(Life of Boniface),都是当时圣徒传的代表。

      圣徒传的写作方式与一般的传记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传记的选材和和所要勾勒的圣徒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和人们在圣徒身上所寄托的理想,因而也构成了独特的模式化的特点。在他们的笔下,一位圣徒一般都具备三个特点。

      首先,圣徒一般都出身非凡。阿尔昆在描绘威利布劳德的出生时说,他的母亲在深夜熟睡时梦见一个幻象:“她似乎看到了一弯新月,正当她观看时,新月慢慢增大并变成了满月。当她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时,这轮明月快速掉到她的嘴里,吞咽了月亮后她的胸中充满了光”。一位教士对此的解释是:“这轮明月是她那晚所怀的孩子。他将用真理的光芒驱散错误的暗夜,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展示天国的绚丽和满月的完美。”[2]Chap.1.在威利巴尔德的笔下,圣人博尼法斯在四五岁的时候便“有了侍奉上帝的渴望,并开始深深地思考修道生活的益处。甚至在这么小年纪的时候,便弃肉体而趋精神,深思永恒事物而非易逝的东西”。[2]Chap.2.他的父亲虽然对他百般溺爱,但是不能忍受他有这样的想法,于是用世俗的欢乐、财产等引诱他,劝他回心转意,但博尼法斯意志坚决。他的父亲最终生了一场大病,无奈之下将他送进了伊克萨姆切斯特(Examchester)修道院,于是他“诀别了世俗之父而投入救赎的养父怀抱”。[2]Chap.1.

      其次,这些圣徒都为传播基督教、教化异邦作出了重大贡献。加洛林时期,正是政教结合达到巅峰的时期,同时也是教会借助世俗权力推广基督教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为传教而四处奔波的教士和僧侣,其中的佼佼者便成为人们颂扬的对象。在阿尔昆的笔下,威利布劳德很早就进入了修道院,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教义,他渡海来到欧洲大陆,得到丕平等世俗统治者的欢迎,由于他传教很成功深得丕平的尊敬。他还亲自前往罗马拜见教皇,在罗马受到了热情的接见,并被授予了大主教一职。此后,他从罗马返回继续传播福音的事业。在欧洲北部,他的传播事业获得了很大成功。他不仅在法兰克王国的边境内传教,而且越过边境,尝试将福音传播给仍为异教徒的弗里斯兰人和丹麦人。但由于这些人“野蛮如野兽,顽固如磐石”,所以成效不大。此后他全身心在法兰克境内传播福音,“每天都有新的进展”。丕平死后查理继位,弗里斯兰人被纳入了法兰克王国,而威利布劳德又被委以重任,负责在弗里斯兰人中间传教。这一次,他“不容许忽略任何错误或过去的无知,在撒播福音之光方面也不浪费任何时间”。[2]Chap.13.

      同样,博尼法斯也是在虔诚和传道中成就了自己的名声。作者说他严格按照教规原则来要求自己,“他总是在夜祷前几个小时就起床,勤奋地进行祈祷活动。愤怒不能削弱他的耐心,狂暴不能动摇他的忍耐。在他的纯洁面前欲望无能为力,美食不能破坏他的节制”。[2]Chap.3.教皇派遣他到还未皈依的日耳曼人那里传教,于是他遵命前往巴伐利亚和弗里西亚等地传教。他到处奔走,传播福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像忙碌的小蜜蜂,煽动着柔软的嗡嗡响的翅膀,轻快地掠过田野和草地”。[2]Chap.5.在这期间,他还主动帮助当地的大主教威利布劳德履行宗教职责,但当威利布劳德举荐他担任主教时,他以一贯的谦卑态度拒绝了,而再度投身到使异教徒皈依的事业中。最终,博尼法斯和他的门徒们在一次传道中营地遭到异教徒的攻击,死于异教徒的屠刀之下,成为殉道者。

      最后,圣徒们异于常人的地方是他们的一生都充满奇迹。阿尔昆记述了威利布劳德的许多奇迹:不信教者用剑攻击他,但在上帝的保护下,他毫发未损,打人者后来却被魔鬼抓住,下场悲惨;一位土地主阻止这位圣人穿过自己的玉米地,但却突然死亡;在旅途缺水同伴干渴时,他依靠祈祷获得了清泉;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水瓶给干渴的乞丐们喝,但水瓶中的水却始终不会减少;一个人因侮辱这位圣人而无法饮水,后因向这位圣人表示悔改而康复;他用祝福过的水治愈了修女们的瘟疫……在完成了传播福音的大业后,他与世长辞。即使死后,他的尸体也是奇迹不断,治愈了患各种各样疾病的人。

相关文章: